当前位置: 小儿鞘膜积液 > 鞘膜积液形成 > 中医儿科望诊全辑,拿走,不谢
当前位置: 小儿鞘膜积液 > 鞘膜积液形成 > 中医儿科望诊全辑,拿走,不谢
望诊,即医生通过视觉观察病情。望诊的内容包括就全身状况诊察的整体望诊,如望神色、望形态;就局部状况诊察的分部望诊,如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望诊诊查的结果一般比较客观可靠。但是也要注意,儿科望诊时,要尽量使小儿安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诊查既全面又有重点,细心而又敏捷,才能提高诊查的效果。
望神色,包括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神色望诊,可以对小儿患病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又指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神是脏腑气血精津阴阳是否充足、和调的外在表现,在小儿尤为重要。望神包括望精神、意识、体态、面目等。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主,目内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故望神以察目最为重要。
望神主要辨得神与失神。若形体壮实,动作灵活自如,活动睡眠如常,表情活泼,反应灵敏,面色红润光泽,目睛明润灵动,呼吸平顺调匀,语声啼哭清亮,是为得神,表现正气尚充,脏腑功能未衰,无病或病轻。若形体羸弱,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或不由自主,表情淡漠,哭笑反常,面色晦暗,目睛呆滞不活,呼吸浅弱或气促不匀,寡言声轻含糊或惊啼澹语,是为失神,表现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败,病重或病危。
望色主要望面部气色。中国小儿的常色为色微黄;透红润、显光泽。面部气色有五色之偏,所主证候各有区别。
面色青,因气血不畅,经脉阻滞所致,多见于惊风、寒证、痛证、血瘀证。惊风欲作或已作,常见眉间、鼻梁淡青,唇周、爪甲青紫,是为肝风。寒证分虚实,青灰晦暗为阳气虚,乍青乍白为里寒甚。痛证色青多见于腹部中寒,常伴啼哭不宁。血瘀证色青见口唇青紫、面色青灰,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
面色赤,因血液充盈面部皮肤络脉所致,多为热证,又有实、虚之分。外感热证,表热常见面红目赤,恶寒发热;里热常见面赤气粗,高热烦渴;虚热常见潮红颧红,低热绵延。
若病重者见面红如妆或两颧艳红,多为虚阳上越的戴阳证。小儿也有因衣被过暖,活动过度,日晒烤火、啼哭不宁等原因而面红者,不属病态。
面色黄而非常色者,常因脾虚失运,水谷、水湿不化所致,多为虚证、湿证。黄疽属湿证,黄而鲜明如橘色是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是寒湿。面色萎黄,是脾胃气虚;面黄浮肿,是脾虚湿滞;面色枯黄,是气血枯竭。有因过食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等食物或阿的平等药物而面黄者,当另作判断。
面色白,是气血不荣,络脉空虚所致,多为虚证、寒证。外感起初,面白无汗,是风寒外束;阵阵面白,啼哭不宁,常为中寒腹痛;突然苍白,肢冷汗出,多是气阳暴脱;面白无华,爪甲苍白,多为营血亏虚;面白色滞,肢面浮肿,多属阳虚水泛。若小儿少见风日,面肤白皙,又当别论。
面色黑,常因阳气虚衰,水湿不化,气血凝滞所致,主虚寒证、水饮证、血瘀证。小儿面色青黑,四肢厥冷,是阴寒内盛;面色灰黑暗滞,多是肾气虚衰;面唇黧黑,多是心阳久衰;唇指紫黑多是心阳虚衰,血脉瘀滞;面黑浅淡虚浮,常是肾阳亏虚,水饮内停。若因经常日晒风吹,肤色红黑,不属病态。
望形态,指望形体和望姿态。通过神、色、形、态的望诊,可以初步推断病证的性质。
形,指形体、外形,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筋骨、指趾等。从小儿外形的壮弱,可以测知五脏的盛衰,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凡小儿身高正常,胖瘦适中,皮肤柔嫩,肌肉壮实,筋骨强健,身材匀称,毛发黑泽,是先天禀赋充足,发育营养良好的外形表现。若形体矮小,肌肉瘠薄,筋骨不坚,毛发稀细萎黄,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的发育营养不良表现。
头大囟开,颈不能举,常为肾虚水积之解颅;鸡胸龟背,筋弱肢软,多为肝肾亏虚之弱证;面浮肢肿,按之凹陷,是为水湿潴留;形体肥胖,躯脂满盈,是为痰湿郁滞;皮肤松弛,肌肉不实,是为脾胃气虚;肌肤干瘦,肤色苍黄,是为气血两虚;四肢枯细,肚腹膨大,是为脾虚夹积。
态,指动静姿态。动静姿态反映人体脏腑阴阳总体的平衡协调状态。多动少静为阴亏阳盛,多静少动为阴盛阳虚。
凡坐卧不宁,烦闹不安,是肝阳心火内盛;嗜卧少坐,懒动无力,阳虚阴寒内盛。身体蜷缩,喜偎母怀,常为风寒外感;仰卧伸足,揭衣弃被,常为热势炽盛;鼻煽气喘,端坐难卧,是肺气上逆;喘促气短,动则喘甚,是肺脾气虚或肾不纳气;伏卧抚腹,睡卧不安,多是积滞腹痛;身振目直,四肢抽搐,是为肝风;撮空循摸,谵语妄动,是为心神蒙蔽;背曲肩随,转摇不能,行则振掉,肾气将惫。将患儿具有的动作能力与该年龄组儿童应具备的动作能力相对照,可以及早发现五迟之类发育迟缓的病证。
苗窍指五官九窍。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脏腑病变,每能在苗窍上有所反映。儿科疾病,有些有苗窍的特别表现。
(1)察舌:正常小儿的舌象表现为舌体灵活,伸缩自如,舌质淡红而润,舌苔薄白。
小儿舌常伸出口外,久不回缩,称为吐舌;舌反复伸出舐唇,旋即回缩,称为弄舌。吐舌常因心脾有热,弄舌可为惊风先兆,二者又皆可见于先天禀赋异常、智能低下者。
正常舌色淡红。舌质淡白为气血虚亏;舌质绛红为热入营血;舌红质干为热伤阴津;舌质紫暗为气血瘀滞。舌起粗大红刺,状如杨梅,称杨梅舌,常见于丹痧。
舌苔由胃气所生。新生儿多见薄白苔,少数舌红无苔者常于48小时内转为淡红舌,长出白苔。舌苔白腻为寒湿内滞或食积内停;舌苔黄腻为湿热内蕴或食积化热。舌苔花剥,经久不愈,状如地图,多为胃之气阴不足所致。若舌苔厚腻垢浊不化,伴便秘腹胀者,称“霉酱苔”,为宿食内停,中焦气机阻滞。小儿常有因服药、进食而染苔者,如吃橄榄、乌梅、铁剂等可使舌苔染黑,服青黛可使舌苔染青,吃牛乳、豆浆可使舌苔染白,吃橘子水、蛋黄可使舌苔染黄等,不可误认为病苔。
(2)察目:黑睛等圆,目珠灵活,目光有神,眼睑张合自如,是为肝肾精血充沛。眼睑浮肿,是风水相搏;眼睑开合无力,是元气虚惫;寐时睑开不闭,是脾虚之露睛;寤时睑不能闭,是肾虚之睑废。两目呆滞,转动迟钝,是肾精不足;两目直视,瞪目不活,是肝风内动。白睛发黄,是湿热熏蒸;目赤肿痛,是风热上攻。目眶凹陷,啼哭无泪,是阴津大伤;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是正气衰亡。
(3)察鼻:鼻塞流清涕,为外感风邪;鼻流黄浊涕,为风热客肺;长期鼻流浊涕,气味腥臭,为肺经郁热;鼻衄鲜血,为肺热迫血妄行;鼻孔干燥,为肺热伤阴。鼻翼煽动,气急喘促,为肺气闭郁。
(4)察口:口,包括口唇、口腔、齿龈、咽喉,舌象已另作专论。
唇色淡白为气血亏虚;唇色淡青为风寒束表;唇色红赤为热;唇色红紫为瘀热互结。环口发青为惊风先兆;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是丹痧征象。
口腔内要全面诊查。粘膜色淡为虚为寒;粘膜色红为实为热。口腔破溃糜烂,为心脾积热;口内白屑成片,为鹅口疮毒。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按摩腮部无脓水流出者;为痄腮,有脓水流出者为发颐。
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牙齿萌出延迟,为肾气不足;齿衄龈痛,为胃火上冲;寐中磨牙,是肝火内亢;牙龈红肿,是胃热熏蒸。
外感时咽红为风热;色淡多风寒。咽部疱疹色红,为外感邪毒;咽部滤泡增生,为瘀热壅结。乳蛾红肿,是肺胃热结;乳蛾溢脓,是热壅肉腐;乳蛾大而不红,称为肥大,多为阴伤瘀热未尽或肺脾气虚不敛。咽喉部有灰白色伪膜,拭之不去,重擦出血,常为白喉。
(5)察耳:小儿耳壳丰厚,颜色红润,是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耳壳薄软,耳舟不清,是先天肾气未充的证候。耳内疼痛流脓,因风热犯咽传耳或肝胆火盛上炎;耳垂周围漫肿,乃风温邪毒传于少阳经络之痄腮。
(6)察二阴:阴囊紧缩不弛,为外感风寒或肾气不足;阴囊弛而不张,为气虚体弱或外感热病。阴囊睾丸肿大不红,照之透红,为鞘膜积液之水疝;阴囊肿物时大时小,上推可消,为小肠下坠之狐疝。阴囊通体肿大光亮阴凉,常见于阳虚阴水;阴囊肿痛阴部潮红灼热,常见于湿热下注。
肛门周围粘膜皮肤色红为热,色淡为虚。肛周灼热燥褐为阳明里热伤津;糜烂潮红为大肠湿热下注。肛口弛而不张为元气不足;直肠脱出肛外为中气下陷。肛门瘙痒,会阴部搔痕潮湿,常是蛲虫病。
斑疹见于皮肤。一般说来,点大成片,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者,称为斑;点小量多,高出皮肤,压之褪色者,称为疹。斑疹在儿科多见于外感时行疾病,如麻疹、奶麻、风痧、丹痧、水痘等,也可见于内伤疾病,如紫癜。
斑分阴阳。阳斑指热毒阳证发斑,多见于温病热入营血,其斑大小不一,色泽鲜红或紫红,伴发热等症。阴斑多因伤或者伴有外感而发,色淡红者多气不摄血,色淡紫者多阴虚内热,色紫红者多血热夹瘀。
疹有疱疹、丘疹,以疹内是否有液体而区分。疱疹内液色清,见于水痘;疱疹内液混浊,见于脓疱疮。丘疹细小暗红,先稀后密,面部尤多,常见于麻疹;疹细稠密,色如玫瑰,热退出疹,常见于奶麻;疹点稀疏,色泽淡红,身热不甚,常见于风痧;肤红如锦,稠布疹点,、身热舌绛,常见于丹痧;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常见于荨麻疹。
新生儿生后3—4天内,大便呈粘稠糊状,墨绿色,无臭气,日行2-3次,称为胎粪。
母乳喂养之小儿大便呈卵黄色,偶带绿色,稍有酸臭气,稠度均匀,日行3次左右。牛乳、羊乳喂养为主者,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日行1-2次。小儿饮食过渡到与成人相同时,大便亦与成人相似。
大便性状变稀,次数、数量、容积增加,是为泄泻。大便稀薄如水,色黄夹粘液,气味臭秽,为湿热蕴结肠腑;大便质稀色清,夹泡沫,臭气轻,腹痛重,为风寒湿滞大肠;大便稀薄色淡,夹乳片,气味酸臭,为伤乳积滞泄泻;大便稀薄色黄,夹未消化食物残渣,气味腐臭,为伤食积滞泄泻;大便质稀溏,夹未消化物,色淡不臭,食后易泻,为脾虚食滞不化;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滑泄不止,为脾肾阳虚失煦。便泄赤白粘冻,伴里急后重,多为湿热下痢;大便色泽灰白不黄,多系胆道阻滞。
小便清澈量多为寒,包括外感寒邪或阳虚内寒;小便色黄量少为热,包括邪热伤津或阴虚内热。尿色深黄,为湿热内蕴;黄褐如浓茶,见于湿热黄疽。尿色红或镜检红细胞增多为尿血,可由多种病证引起,大体鲜红为血热妄行,淡红为气不摄血,红褐为瘀热内结,暗红为阴虚血热。
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婴幼儿皮肤薄嫩,络脉易于显露,故儿科对于3岁以下小儿常以看指纹作为望诊内容之一。
指纹分三关,自虎口向指端,第1节为风关,第2节为气关,第3节为命关(见图)。看指纹时,要将小儿抱于向光处,检查者用左手食指、拇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从命关向风关轻轻按推几次,使指纹显露。
指纹辨证纲要,可以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浮指指纹浮现,显露于外,主病邪在表;沉指指纹沉伏,。深而不显,主病邪在里。纹色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纹色紫红,,多为邪热郁滞;纹色淡红,多为内有虚寒;纹色青紫,多为瘀热内结;纹色深紫,多为瘀滞络闭,病情深重。
指纹色淡,推之流畅,主气血亏虚;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主实邪内滞,如食积、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痰湿、瘀热等。三关是就指纹长短而言,纹在风关,示病邪初人,病情轻浅;纹达气关,示病邪人里,病情较重;纹进命关,示病邪深入,病情加重;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若非一向如此,则可能提示病情危重。但需注意到,指纹诊应当结合患儿无病时的指纹状况,以及患病后的其他各种临床表现,全面加以分析,才能准确辨证。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北京中医慢性病防治产业发展促进会
医院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业”,小儿推拿属于“健康服务业”中的“健康管理与促进”类别。小儿推拿于年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中医药项目第一次进入“公卫”项目,是进入“公卫”项目的,仅有的2个中医药项目之一。小儿推拿是目前育儿教育与儿童健康领域最耀眼的亮点。为加快中医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规范小儿推拿行业技能标准,特面向全过推广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小儿推拿保健师培训班”,年第八期中医小儿推拿保健师培训班将于3月22日-3月24日在郑州举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中国是全球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儿科专家指出:“滥用药物是导致孩子经常生病的首要原因”、“滥用抗生素,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抗生素滥用造就超级细菌和耐药宝宝”、“儿科是滥用抗生素的重灾区”、“孩子反复感冒发烧,打针输液不治本”。一群家长守着脑门上扎针输液的孩子,医院或儿科门诊的独特景观。
孩子家长把带孩子看病形象地比喻成“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输液像是流水线”。小儿推拿则完全符合现代家长对儿童的健康需求,在目前中国滥用抗生素、过度医疗、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背景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二、
小儿推拿根据小孩身体娇嫩柔和、脏腑清灵的生理特点,不借助任何药物和抗生素针剂,只通过体表的按摩推拿,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同时可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兼有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小儿推拿迎合健康育儿的绿色理念,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同时,增加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
三、
吴承峰男,山东烟台人。副教授,执业中医师,康复治疗师,曲阜中医药学校客座教授,山东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师资,江苏省高等职业学校医学技术骨干教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保健按摩师高级考评员,南京市众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太极调衡疗法理论构建主要参与人。先后担任过曲阜中医药学校成教处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师,钟山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带头人,现为天幼堂中医诊所负责人,医院副院长。
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后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从事中医学教学与临床工作20余年。主讲过中医基础、临床各科课程,尤其是中医儿科学、儿科护理学、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内经,以及全科医学基础、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学等主干课程。曾赴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台湾明新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以及多家养老服务机构访问。
对祖国传统文化、中医学有深刻领悟,常年致力于中医儿科学以及小儿推拿临床与研究。师从山东三大流派之一的张汉臣派小儿推拿传承人田常英教授,系统学习小儿推拿,擅长推拿调理儿科各种常见疾病,效果确切。拜借力正脊创始人荣杰芝为师,得授道家养生心法与整脊技术等。开展多期小儿推拿培训,反映良好。
除小儿推拿外,还擅长运用太极调衡疗法治疗各种疼痛,运用宫氏脑针疗法治疗疑难病症,运用道医奇穴针治中风偏瘫后遗症,运用吴氏中医舌下取栓法预防和治疗心脑疾病,运用腹针(无痛)治疗各种病症等。发表学术论文《顾武军教授临证运用经方治验举隅》、《仲景活血祛瘀剂选药配伍规律简释》等20余篇,副主编《中医外科学》、参编《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老年健康照护技术》等教材及专著6部。
四、
小儿推拿培训课程表
时间
课程内容
第1天上午
一、小儿推拿概述
1.小儿推拿概念
2.小儿推拿源流
3.小儿生长发育概况
4.小儿生理常数
5.小儿推拿常用介质
二、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1.小儿生理特点
2.小儿病理特点
三、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推法、拿法、揉法、运法、掐法、按法、点法、分法、合法、捏挤法)
实操
第1天下午
四、小儿疾病常见病因(风、寒、暑、湿、燥、火、情志、饮食)
五、小儿疾病四诊
1.望诊(望神、望形体、察面色、察苗窍、望手足、望指纹)
2.问诊(寒热、问汗、头身、二便、饮食、睡眠)
3.闻诊(啼哭、声息、呼吸、咳嗽、嗅气味)
4.切诊(脉诊、触诊)
实操
第2天上午
六、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手法
实操
第2天下午
七、小儿推拿宜忌及注意事项
八、小儿保健推拿方法(助长、益智、增进食欲、增强体质)
九、小儿常见病推拿治疗(感冒、咳嗽)
实操
第3天上午
九、小儿常见病推拿治疗(食欲不振、腹泻、腹痛、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便秘等)
十、小儿推拿处方
实操
五、
小儿推拿须经正规培训,切勿盲目乱学!
小儿推拿虽然为儿童健康及保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然、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小儿推拿不能盲目乱学,需系统学习。
小儿推拿前首先要明确病因,如感冒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不明确病因的盲目推拿会使病情愈加严重。
对小儿进行推拿时,穴位选取、手法操作、时间长短、刺激强度都要对症下药。
小儿推拿并非人人适宜。骨折、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儿切不可进行推拿治疗。
六、
催乳师、月嫂、育婴师、从事婴儿游泳、抚触、产后修复等母婴服务的人员;
成人按摩师、从事刮痧、理疗、艾灸、针灸等中医养生服务的人员;
中医、西医儿科医生及护士、妇幼保健院医生及护士、乡村医生、个体诊所医生、社区医生;
想增加服务内容、增强客户粘性的销售型门店(如母婴用品店等);
准备创业的中医、西医专业的毕业生;或寻求创业项目的人士;
亲子早教从业者。
七、
凡参加我院举办的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小儿推拿保健师培训班”学员,均可享受一次交费终身免费复训的待遇!
八、
颁发证书:请带2寸彩照2张,身份证复印件及职称证、学历证、执业医师证复印件各1份(注册学员档案信息、颁发结业证、学分证及上网认证用)。
九、
1、培训费每人元(包括:资料费、证书费、合影以及终身免费复训的费用、学员结业后通过参加培训考试合格可颁发中医小儿推拿保健师证书)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也可自行安排。
2、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以电话、短信、邮箱或其他方式报名注册。
3、提前注册缴费者,开班前需提前联系,带好缴费单据,报到时直接扣除。
4、为保证培训质量,本班有名额限制(30人),以报名先后顺序安排席位,敬请谅解。
十、
全国统一报名及咨询
☆特别提示:为提高培训质量,此次学员名额有限,为保证您的席位,请收到此通知后及时报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xc/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