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陆续放假。
孩子算是彻底放飞自我了
爸爸妈妈算是开启地狱大门了
对学生娃来说,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毕竟长达两个月的假期,无论是吃喝还是玩乐,时间都非常充裕。
不少家长也瞅准了长长的假期,早早地给孩子安排好了:足球、篮球、网球、游泳、绘画、钢琴、英语......
但是,假期到了,别光想着增加才艺,孩子的健康问题,是时候处理了!
健康广东总结了9种孩子假期适合解决的问题,各位家长可不要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普外科:小儿疝气
疝气是俗称,医学上叫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发病率约为0.8%~4.4%,在未成熟宝宝中的发生率更高,可达16%~25%。
该闭未闭的“口”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委员、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侯广军说,人的大腿根部有个区域叫“腹股沟区”,在发育早期,这里有个向外的袋形突出,叫鞘状突。
▲红色箭头指的就是鞘状突
本来这个鞘状突是要随着孩子发育而闭合的,但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导致鞘状突没有闭合或未完全闭合,就出问题了。
鞘状突如果比较大,能容纳肠管、大网膜等,就形成了我们说的“疝气”
如果鞘状突比较细,肠管、卵巢等挤不进去,只有肚子里的腹水流进去,就成了“鞘膜积液”
疝气和鞘膜积液是同一种病的不同表现。
看到这里应该明白,只有当腹腔脏器(如肠管、大网膜、卵巢等)被挤入未闭合的鞘状突时,才形成疝。
所以,腹内压增高是形成疝的诱因,如小儿剧烈哭闹、长期阵咳、便秘和排尿困难等造成的阴囊肿块。
疝气基本不会自愈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小儿疝气基本不会自愈,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有人告诉你可以用非手术方式治疗疝气,是不靠谱的,不要相信、不要上当。
▲高位结扎鞘状突
侯广军说,疝气手术是个“小手术”,一句话讲就是在鞘状突最高位结扎,防止腹腔脏器跑进去,家长们不用太过担心。
家长须知:
疝气手术的年龄以6个月以上为宜;
手术前,孩子没有发烧、咳嗽等病,半月内没有预防接种;
手术一般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时间一般十分钟左右;
麻醉是安全的,并不会导致宝宝变笨,家长可放心;
手术当天早上,孩子可以吃饭,但九点半以后绝对不能吃喝。
泌尿外科:包茎、隐睾
包皮过长指的是丁丁头在包皮包裹下不能外露,但可以翻出来;包茎更甚,包皮外口过小,紧紧包着丁丁头,不能翻出来。
包茎可能影响丁丁大小
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单中杰说,发育时期,如果包皮过长或包茎,丁丁头得不到应有的刺激,丁丁的发育就会受限(类似裹脚)。
另外,包皮过长的话,在包皮腔里会有包皮垢存留,不易清洁,长期反复可能会造成炎性感染,影响丁丁健康。
包皮手术,要不要做?
刚出生时,健康的男婴90%以上都是包茎,包皮口小、包皮很长,丁丁呈“酒壶状”,这是正常的,叫生理性包茎。
▲包茎
▲包包皮过长
随着孩子发育,大部分男孩包皮和丁丁头间的距离会逐渐拉宽;
3~4岁,包皮自行向上退缩,外翻包皮,丁丁头会慢慢暴露出来。
5岁以后,包皮自行好转的几率就比较低了,如果已经出现了反复感染等症状,就要考虑手术了。
如果7岁以后,孩子的丁丁仍然处于包茎状态,基本可以确定需要手术了。
是否给孩子做包茎手术,最好找靠谱医生当面看下。
1岁左右,父母可帮孩子“科学处理”
一般来说,部分孩子啥都不干,丁丁头就会冒出来;对于另一部分孩子来说,父母从1岁开始,帮助孩子“科学处理”,能促使丁丁冒头,避免割包皮。
怎么处理?在给孩子洗澡时,轻轻向上推包皮,能露多少是多少,然后向丁丁头上撩水,清洗皮肤的分泌物。
切记,别硬撸。
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包皮口太小,包皮过长、过窄,几乎不可能一次性把丁丁头给撸出来。
要循序渐进,包皮口会慢慢从小米粒大小,扩大到露出半个丁丁头。
家长须知:
住院一般3~7天,术后有1-2周的恢复时间;
男婴生下来几乎都是包茎,家长不必过早操心;
割包皮有好处也有弊端,别盲信、盲从、盲目;
孩子丁丁老不舒服,有味儿,医院检查;
割不割包皮?怎么割?什么时候割?听医生的。
隐睾
隐睾顾名思义,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孩子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的正常位置,“隐藏”在了正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
隐睾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逐渐降低的,早产儿发病率约30%,新生儿为4%,1岁时为0.66%。
虽然睾丸的下降是一个渐进过程,但一般6个月以后,继续下降的可能性就小了。
所以欧洲指南建议隐睾孩子6个月以后开始治疗,最好在12个月之前完成,最晚不建议超过18个月。
虽然建议手术年龄在1岁左右,但还是有不少学龄期的孩子有这个问题,所以趁着孩子放假,家长最好带孩子去找泌尿外科医生看看。
目前隐睾手术住院时间很短,医院医院的日间手术术式中都有隐睾手术,也就是说,孩子做隐睾手术在1~2天就可以出院。
ps:是否走日间手术需要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部分孩子可能会不符合日间手术的指征。
耳鼻喉科:扁桃体肥大
不少家长发问:孩子桃体肥大、睡觉打呼噜、呼吸不畅,到底要不要手术?
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家长,对于扁桃体到底切不切,坊间始终有两种争论声音。
有人觉得扁桃体可以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是守护呼吸道的“卫兵”,不能切;有人说孩子扁桃体肥大、反复发炎,影响孩子睡眠和精神状态,要切。
扁桃体肥大,到底要不要手术?
针对这个问题,医院耳鼻喉科负责人僧东杰给了四点手术适应症,符合就建议手术:
扁桃体反复发炎,每年至少3次以上,伴有咳嗽、化脓、高热,需要输液治疗;
扁桃体伴有腺样体肥大,白天正常,睡觉张口呼吸、打呼噜、憋气、口吐白沫等;
扁桃体经常肥大,影响孩子鼻腔、鼻窦引流,导致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且反复治不好;
扁桃体上长有良性肿瘤,如角质化增生,伴有长期慢性低烧,易发感冒;
如果没有出现上述症状,医生一般不会建议手术。
有些家长担心手术后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僧东杰主任解释说:
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并不是特别持久,一般10岁以后就会慢慢萎缩,免疫功能开始走下坡路,并渐渐地被其他免疫器官取代。
所以就算手术,以后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这点各位家长可以放心。
不手术可能造成哪些后果?
如果孩子扁桃体真的该切除却坚持不做手术的话,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扁桃体反复发炎的话,这个器官已经起不到免疫作用,而是成为一个病灶,因它发炎了才导致其他病症。
反复发炎不手术的话,主要会引起心肌炎、肾炎和关节炎三大并发症;
因扁桃体发炎导致经常打呼噜憋气,不做手术的话,孩子长期慢性缺氧,睡眠时血氧饱和度不足,会影响到孩子身高、体重、牙齿等发育,再大一点的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下降等情况。
以上这种症状一般可以通过呼吸睡眠监测来验证,尤其适合孩子打呼噜但不是天天打,张口呼吸(呼吸重),有人让做手术、有人不让,经检查腺样体又大等情况。
这时候做睡眠监测最有意义,也是判断做不做手术的一项重要指标。
住院时间:
需要住院7~10天。
口腔科:牙颌畸形
牙齿畸形这件事,很多人不重视,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谢冰说,牙颌畸形的患病率能达到70%以上!
从这个数据看,大部分人的牙颌发育都不理想。
对孩子来说,牙颌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因为咬合不正影响咀嚼食物,甚至牙齿因咬不到一起造成前牙漏风,说话不清楚...
家长可不要小看这些问题,牙颌畸形不仅会影响外貌、功能,孩子还会因为牙颌畸形产生自卑情绪,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谢冰建议,如果孩子有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齿咬合不匹配,上下颌骨大小形态异常等情况,建议家长趁假期,带孩子到口腔科看看。
牙齿矫正的周期会久一些,不同年龄、不同矫正方式时间不一:
10岁以前的孩子,通常选择活动矫正器,矫正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
12岁左右的青少年通常选择粘在牙齿上的固定矫正器,4~6周定期复诊,矫正时间一般在两年左右。
牙齿矫正不仅可以改善外观,还会让孩子“吃的”更好;另外,牙齿齐了刷牙质量也会提高,降低了患牙周病的概率。
眼科:孩子斜视、弱视、近视
医院眼科最忙的时候,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是视力不良的学生,视力不良包括了斜视、弱视和近视。
斜视
小儿斜视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症状很明显,就是双眼眼位不正。斜视分为很多种,常见的有内斜视和外斜视。
医院(郑大二附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冯会芳介绍说,孩子如果有先天性内斜视,除了外观不好看之外,还可能引起弱视、单眼视力的永久丧失。
所以冯会芳提醒各位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小,抱着“长一长就好了”的想法,发现孩子眼医院诊治,千万不要拖!
斜视的治疗手段很多,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是手术治疗的话,从入院到出院大概5~6天。
弱视
弱视这个问题,家长一定要重视,因为治疗弱视有一定的时效性,需要争分夺秒。
5岁以内是儿童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般延续到6-8岁,如果这个时期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得不到正常刺激,视功能就会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
双眼视力低下,就形成了双眼弱视;如果只能用一眼视物,这只眼睛视觉正常发育,另一只眼发育迟缓,就形成了单眼弱视。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弱视呢?
去医院做视力检查。弱视孩子双眼外观并没有什么异常,但眼科检查常有屈光不正,经过散瞳验光、佩戴合适的眼镜后,视力仍然达不到正常。
弱视根据矫正视力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
一般矫正视力为0.8~0.6属轻度弱视
矫正视力为0.5~0.2属中度弱视
矫正视力为0.1或以下属重度弱视
弱视程度越重,治疗越困难,疗效越差。
弱视治疗,学龄前是关键。3~5岁孩子最易患的眼病就是弱视,因为比较隐匿,不容易发现。
所以,趁着孩子放假,医院仔细检查视力,非常必要。
近视
近视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孩子暑假期间,如果观察到孩子经常眯眼看物体、频繁眨眼、经常用手揉眼睛,或者看电视时离很近,医院检查视力。
冯主任强调,有些孩子短暂的视物模糊,可能是假性近视,这时候及时干预,孩子视力会恢复正常。
但如果家长忽视,拖到真医院看,视力基本没法恢复,只能矫正了。
冯会芳解释说,孩子近视后,眼轴会变长,一旦变长就不会再变回原样,所以趁孩子放假,医院做个详细的视力检查,区分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对症治疗。
减缓孩子近视进展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全球公认的方法是戴角膜塑形镜。
但冯会芳提醒各位家长,角膜塑形镜是医疗性质的东西,医院配,在佩戴之前,还要针对适应症进行检查。
健康广东建议,给孩子配角膜塑形镜,医院找眼科医生吧,不推荐在非医疗机构配镜。
儿科:生长发育问题
很多家长平时没有留心孩子的身高变化,也不知道孩子发育是否正常,针对这个问题,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儿科郑宏主任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
▲左侧最小的值属于身材矮小,中间50th属于中等身高,97th属于高个
图中的3rd就是第三百分位,简单讲就是个同龄、同性、同种族的孩子从低到高排个,倒数第3个孩子就是第三百分位,就属于矮小症。
左侧最小的值就属于身材矮小,中间50th属于中等身高,97th属于高个。
另外,家长还有个简单粗暴的参考标准:
孩子在学校排队的时候老是排在最前边;
孩子每年的裤子和鞋子总是不用换;
如果孩子属于这两种情况,家长要留个心眼,孩子的身高可能出现异常了。
儿童期身高每年增长5~6cm
孩子体格发育是一个连续但不一定均衡的过程,有两个高峰期:
婴幼儿时期,每个孩子生后第一年,身高会增长25cm;
1-2岁,身高增长12cm;
3岁到青春期以前,也就是儿童期,是一个体格发育的平台期,每年身高增长5~6cm;
青春期是身高增长飞跃的第二个时期,也是孩子长高的最后一次机会,青春期平均每年身高会增长7~8cm。
身高增长缓慢者,即:2岁儿童为7cm/年;4.5岁至青春期儿童5cm/年,青春期儿童6cm/年,需要及时就诊。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理想的身高,最好从0岁开始,时刻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白癜风治疗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ss/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