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皮炎好医院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中医,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突出代表。它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爱好和坚守临床一线的大家们,以口传心授、耳濡目染的方式将中医药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
医院退休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她毫不例外地传承和发扬着中医药精华,现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退休之后,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热爱的中医药事业。如今已是71岁高龄的她,仍对每一位患者仔细辨证诊断,认真遣方用药,用生命的热忱守护和书写着中医治病救人的绚丽华章。
中医世家女承父业
说起席书贤,也许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但说起他的父亲席梁丞,却是大名鼎鼎、人尽皆知。席梁丞,祖籍甘肃省武威县,陇上著名老中医,一生博览医籍,临证50余载,精于审症求因,善用经方、小方治病,对内科诸疾有较多心得,对《内经》反治法理论的运用得心应手,造诣颇深。席先生一生对中医的研究坚定而刻苦,这对席书贤的影响是启蒙的,也是终身的。她从小就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在工作早年,就开始跟随父亲临证、抄方,出诊、会诊,父亲不时地对她进行教诲、给予指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在跟随父亲学习的时间里,她走向了这条深奥难懂,但又趣味无穷的中医药治病救人的光荣道路,并在父亲的影响和激励下取得了显著成果。
席书贤的父亲曾留家训“医者,须要胸中有道义,立身务修其本,必如此,乃可悬壶行医。”她的一生都在亲身践行于此。席书贤说,这句话是对父亲医德医风的真实写照,也是父亲留给子女刻骨铭心的座右铭。席书贤将父亲的谆谆教诲作为从医和做人的准则,时刻谨记家训,立业做学问,看病为人民,患者好评如潮。
如今父亲已经仙逝,席书贤总结父亲一生的智慧和研究成果将其编著出版为《席梁丞医学医话选》,使父亲的学问和精神以另外一种形式长存于世。并在年,经她本人申报,原甘肃省卫生厅核定席书贤家为“甘肃省四代中医世家”,并录入《国医年鉴》(卷),这份殊荣实至名归。
医研并重成果丰硕
席书贤先期跟随父亲临证学习,在父亲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下医术日渐长进,但本着学无止境的精神,医院消化科专家李树楷主任学习3年。在李树楷主任的教诲和指导下,她的中医知识突飞猛进,为中医理疗和医疗技能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家父和恩师的影响下席书贤不断进取,完善其身,治病救人。带着专业的医疗技术、优良的医德医风、坚定的人生态度,她时刻不忘自己学习中医的目标,这种对中医的热情支撑着她扎实而稳健地在治病救人这条道路上无限钻研,不断创造佳绩,取得了累累硕果。
在中医研究领域,她结合理论与实践,在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并且主持和参与的多项科研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她曾参与设计主持的科研“祛寒逐风合剂治疗疸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和“小儿肺咳宁颗粒的研制及临床观察”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在注重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席书贤不忘勤于实践。多年来,她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胆石症、食道炎、结肠炎等);风湿性疾病(痛风、骨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类、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产后关节疼痛等);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同时对小儿遗尿和小儿疝气及鞘膜积液有独到的治疗效果,这些疑难杂症在她那里妙手回春。
医者大爱深得信赖
《内经》云:“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席书贤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言语措辞和服务也能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给患者营造一种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与痛楚。就是这样的观念,让她在诊治中深得患者的信赖。
见过席书贤的人,都会觉得她人如其名,知书达理,品行贤德。她常戴着一副银边框眼镜,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过镜片观察着每一位幕名前来求诊的患者。
在面对患者的时候,她总是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患者临走时她不断的嘱咐患者用药方法等注意事项,提醒患者不要记错不同种药的用药时间,每一句叮嘱,就仿佛关心着自己的孩子。她不但在看病时如此地关心着患者,而且在其他细节上也不忘为患者考虑。
正是因为这样的大爱,使得她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老熟人”“回头客”,在她的诊室,会经常见到以前的患者,亦或是患者的亲友团再次找她看病。采访时,有一位老年患者说:“我就是专门奔着席主任而来的……”。这对一名医生来说,是多么真诚的信任与肯定!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席书贤面对患者、面对人生严谨而认真,严肃而勤奋,严格而坚定。她用良好的态度,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成就了今天的自己——走先父之路,开良方之药,行仁医之道。
供稿:宣传处郑访江
编辑:宣传处安莹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zz/1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