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

FM95健康日照小儿腹股沟斜疝与鞘膜积液


·健康日照

潘鲁,硕士研究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现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现为日照市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济宁医学院聘任教师、山东省小儿外科学会委员、山东省微创学组青年委员、山东省营养学会妇幼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Yasargil显微外科技术资质成员。擅长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

儿腹股沟斜疝与鞘膜积液

潘鲁医生(以下简称潘):主持人,您好!听众朋友们,下午好!医院小儿外科医生潘鲁,非常荣幸能在这一期节目里给大家见面。

主持人(以下简称主);潘医生,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两种小儿疾病。

潘:好的。小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小儿腹股沟斜疝,我们日照的乡亲都叫“滑肠”、“疝气”,鞘膜积液我们老百姓都叫“阴囊积水”。它是腹腔内的肠管、大网膜等以及腹腔内的渗液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管在腹股沟区和阴囊突出形成的,表现为腹部用力时,如哭闹、大便、奔跑时在腹股沟或阴囊出现包块,孩子一般没有症状。据统计,儿童中鞘状突未闭性疾病的发生率约为3-7%,男孩多发,男女比例为5:1。因此,在儿童中,尤其在男孩中,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

主:大约10个孩子里就一个发病,发病率是挺高的,那为什么好端端的肠子或液体会跑出来呢?它的原因是什么?

潘:其实这两种病在医学上统称为鞘状突未闭性疾病,均是由腹膜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未闭合而形成的。在胎儿发育初期,男孩的睾丸是在腹内的,但到母亲怀孕7个月左右是就必须从腹内下降到腹外的阴囊。正由于这种未闭合,腹腔与阴囊相通了,所以腹壁就留下一个小孔。医学上这个小孔叫“内环口”。大部分婴儿出生后内环口会闭合,但如果没有闭合,腹内器官或腹内液体就可以经此突出。如果管腔足够大肠管或大网膜能通过,就是腹股沟斜疝;如果只允许腹腔内腹水出来,那就是鞘膜积液。女孩虽然没有睾丸下降的过程,但也有相似的构造,有一韧带经此小孔由腹内延伸到耻骨附近,因此也存在这么一个管腔结构。

主:我原来只听说过大人有这个病,原来孩子也会有。

潘:任何年龄都会发生疝或鞘膜积液,但是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前面说了,孩子的是因为一个先天性的管腔未闭合形成的,而成人的腹股沟斜疝是由于肌肉松弛、腹压高等后天原因形成的,成人鞘膜积液是由于鞘膜囊对液体的分泌或吸收障碍引起的,成人和儿童存在本质的区别。

主:有这个病时孩子会不会很痛呀?

潘:疝或鞘膜积液一般没有临床症状,较大时可能有肿涨不适感,孩子喜欢抓搔。如果出现疼痛,可能是腹肌沟斜疝嵌顿了,是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肠子或卵巢被内环口卡住了,引起疝内容物的血液循环障碍,孩子会因肠梗阻而有呕吐、脱水、休克等情况。时间久了,肠管因缺血而坏死或穿孔,造成腹膜炎,甚至有生命危险;有时腹股沟斜疝嵌顿时间久了,会使睾丸缺血坏死;女孩子有时嵌顿物为卵巢,嵌顿时间过长会引起卵巢坏死。因此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的孩子如果出现哭闹、呕吐疼痛时,医院让医生排除是不是发生了嵌顿,以免延误治疗。

主:那既然孩子一般不痛,是不是不用治疗,自已不会痊愈吗?

潘:很多人,包括一些非小儿外科专业的医生,都认为这种病会自己好,不用手术治疗。临床上已经证实,腹股沟斜疝自愈的可能性很小,鞘膜积液在6个月内有自愈的可能,超过6个月可能性就很小了,不治疗的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会影响小儿心理健康,疝易嵌顿出现严重后果,鞘膜积液长期压迫会影响睾丸发育和精索血管回流,因此还是要尽早治疗。

主:刚才你说女孩子也有,也很严重吗?

潘:女孩鞘状突未闭也会出现腹股沟斜疝和积液,而且女孩的积液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纳氏囊肿。女孩通常不明显,很多人是体检时或较大时才发现。但是,女孩同时合并双侧鞘状突未闭的情况较多。女孩的腹股沟斜疝内容物常为卵巢,更易发生嵌顿坏死;而且因为抗原的关系,一侧卵巢受损后,另外一侧也很会受到免疫损伤,造成严重后果。另外,女孩长大怀孕后,腹压会增加,原来的腹股沟斜疝会更加明显,对正常的怀孕也会产生影响。所以说,女孩子治疗更应该积极一点。

主:目前主要有哪些治疗呢,手术年龄又选在什么时候?

潘:手术是治疗鞘状突未闭的唯一办法。治疗年龄,因为考虑患儿情况,一周岁对手术以及麻醉的耐受能力更强,因此手术多选择在一周岁左右。以前还推荐应用疝气带治疗,其实是不科学的。前面我们讲了,小儿的发病原因是鞘状突未闭,而成年人发病是因为局部肌肉薄弱,疝气带的作用是一个局部加压增厚的作用,因此对成年人更适合,对小儿作用是不大的。同时疝气带的压迫会造成局部组织水肿,更易发生嵌顿。对于未达到手术年龄的儿童可先观察,到了手术年龄就要积极手术治疗。

主:我听说成年人这种手术还要放补片什么的,小儿也这样吗?

潘:治疗主要由病因决定的。成年人的腹股沟斜疝是由于腹壁后天性的薄弱造成的,因此需要结扎疝囊后再把局部修补加强;成人的鞘膜积液是由于鞘膜囊的分泌过多和吸收障碍引起,因此需要鞘膜囊切除或翻转。儿童的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其实是一种病,根本原因是先天性鞘状突管未闭,不存在局部薄弱和吸收分泌方面的原因,因此手术更单纯,只需要做高位结扎未闭的鞘状突,关闭内环口即可。

主:您医院目前在治疗方面的情况吗?

潘:我们在全市最早拥有小儿外科独立专业的科室,因为这个病在小儿中最常见,因此我们的治疗也在不断进步。早在年,医院学习后在全市最早开展微创手术,当时是在腹股沟区取长约1cm的切口;年我们在全市小儿外科最早开展腹腔镜手术技术,开创了我们小儿外科治疗的新时代,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是最早全面普及腔镜治疗的病种,当时的切口是在脐部取5mm和左侧腹取3mm切口,脐部术后瘢痕是不明显的,因此可见瘢痕只有3mm;现在我们用脐部取一个切口就可完成,技术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腹部无明显可见瘢痕。我们现在完成这种手术平均需要10余分钟,操作已经相当熟练。而且目前这种手术也已经被国家纳入医保范围,治疗花费是比较少的。

主:你刚说的腹腔镜手术切口这么小。

潘:腹腔镜手术不止是切口小,因为术中的鞘膜囊与输精管、精索等周围组织剥离是最关键的操作,原来的传统手术虽然腹股沟区切口也不大,但是要把鞘膜囊、精索血管、输精管这些组织从小切口中提出来进行操作,因此相对来说,创伤其实是比较大的。现在的腔镜是把手术操作从体外转到了腹腔内,充分利用了腹腔内比较大的空间,把这些组织在无张力直视状态下操作,对周围组织损伤很小,是真正意义的微创。腹腔镜还有独特的优点,前面我说过,合并双侧鞘状突未闭的儿童是比较多的,临床统计单侧发病的儿童约有20%同时合并另外一侧鞘状突也没有闭合,有潜在发病可能,而腔镜手术在进行患侧手术的同时,还可以对对侧进行探查,如发现未闭,我们可同时行手术治疗,防止将来另外一侧发生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这是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

主:腔镜手术有这么多优点,脐部切个口没有影响吗?

潘:我们老百姓都认为脐是个很重要的部位,拉肚子了、肚子痛了都和脐有关,脐千万不能受凉。其实肚脐没有那么神秘,它只是出生后结扎脐带留下的一个瘢痕,解剖上没有什么特殊结构。手术只是在原有瘢痕上再取一个切口,不会有什么影响。

主:孩子小,麻醉不会有风险吧?

潘:这种手术孩子都要选择全麻,麻醉药品从静脉通道中使用,孩子不会有额外的痛苦;我们有小儿专业麻醉师,有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麻醉药品会对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在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我们手术操作熟练,手术时间短。从这几点看,麻醉的风险是相当低的。

主:原来这个病有这么多学问,最后潘医生对今天的内容做一下总结

潘:小儿鞘状突未闭性疾病,也就是小儿腹股沟斜疝和小儿鞘膜积液是很常见的,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目前麻醉及手术技术已相当成熟,小儿手术是很安全的,家长切不可因担心而延误治疗,延误治疗只会增加各方面的危险。腔镜微创手术外观好、对组织损伤小,是最佳的手术方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院,我们会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初心,牢记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之使命,更好的为港城人民健康事业而奉献。谢谢!

长按识别







































白斑复色
白癜风诚信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yy/35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