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斜疝、疝气、小肠气)是腹腔脏器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被挤入未闭合的鞘状突时形成,是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之一。此病多见于男孩,是由于宝贝位于腹股沟及阴囊处的腹膜鞘状突,在出生时还没有完全闭塞,同时腹肌又不够强健而引发。因此,在宝贝用力哭闹或排便,或是咳嗽时,肠管就会进入没有完全闭塞的鞘状突,在腹股沟或阴囊处形成一个包块。
鞘膜积液与斜疝的病因相同,根据未闭鞘状突开口的大小,如果可以让腹腔内容物(例如肠管)通过,则称之为疝气;如果开口很小,仅能允许液体通过,则称之为鞘膜积液。
如何判断?
疝气主要表现为腹股沟肿块,较大的疝肿块可掉入阴囊内。肿块在哭闹或用力时突出,安静休息时还纳消失。
鞘膜积液通常阴囊部位肿大,触之柔软。非交通型的不会变形,多呈球状;交通型的会变形。阴囊透光照射进行诊断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如果能透光的,称为透光实验阳性,可判断为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透光试验(+)
腹股沟斜疝与鞘膜积液通过B超均可确诊。
治疗方法
斜疝一旦发生一般很少有自愈可能,应尽早手术治疗,一般在1岁左右为佳(反复嵌顿者除外)。目前尚无药物治疗,疝气带也只能暂时将肿块压在腹腔内,不能根本解决腹壁缺口(未闭之鞘状突)问题,有时还会影响睾丸血运,不推荐使用。
鞘膜积液小于1岁的孩子有自行吸收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观察。但是,如果出现阴囊感觉硬,或者肿胀的特别大,或者进行性增大,或者已经出现皮肤破损,应该早期手术治疗,因为大的鞘膜积液多不能自行吸收,并且不能排除孩子会不会出现疝。如果孩子大于12-18个月,通常鞘膜积液是交通型的,不能自行吸收,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XX
赞赏
长按哪家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ss/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