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是卫生部年1月发布的第3号公告,其中提出了中国公民必须掌握的66条健康素养要点。
关于献血的一些小知识01无偿献血的主要意义
由于血液不能人工制造或是用其它的物质所代替,只有靠广大健康的、适龄的公民献血来获取。所以,无偿献血就意味着帮助了需要血液的病人。
哪些病人需要输血: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术的伤员。
02国家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1.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一方面是要保证病人能得到健康安全的血液,另一方面是要严格地规范采供血单位的行为,保障献血者的健康。
2、血站的有关设备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所有与血液接触的用具都是一次性的,用后集中销毁。所以说无偿献血是安全的,不会传染疾病。
03不能献血的人群
患传染性疾病、家族性遗传性疾病,脏器功能不全、严重的胃肠道疾病、恶性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确诊的各系统的器质性病变的疾病人群。
生理性的比如育龄期女性月经期前后三天,产后及哺乳期1年内不适合献血。
感冒、急性胃肠炎等感染期不能献血。
04献血对身体有影响吗?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体重的百分之八。按50千克体重的全身血液是ml。我们一般献血量是-ml。正常人的血液是可以再生的。所以有人说献血以后,身体的血液就永远减少了,也就伤了"元气"这是不正确的。
少数健康人献血时也会有献血反应,主要是献血时发生头晕、心慌、出汗等现象,造成这种反应的因素是:
(1)由于精神紧张;
(2)献血前睡眠不足,或过于疲劳;
(3)未进食早餐,血容量相对不足。
健康人接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后,不需要推迟献血;但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者一年后才可以献血。狂犬疫苗后4周后可献血。
05为了保证自身的健康和血液的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列问题:
(1)献血前一天应该食用低脂肪的食物;充分休息。
(2)不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3)充足睡眠,不要做太过剧烈的运动。
06献血的标准:
1.年龄:18-55周岁(可申请延续献血年限)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或90mmhg-mmhg/60mmhg-90mmhg,脉压差:≥30mmhg。
4.脉搏:6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来源:健康内蒙古官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cr/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