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什么可能是罪魁祸首呢?
很多宝妈会有这方面的经历,宝宝出生后近1个月经常呕吐,体重增长也不明显,是宝宝胃肠功能紊乱吗?此时宝宝如果呕吐比较频繁,而且伴有体重不增,医院就诊评估,有可能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在作怪呢。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什么呢?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其主要特征是幽门环肌肌层肥厚、幽门管狭窄及其导致的胃排空延迟。
那新生儿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呀?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具体病因至今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胃肠激素和神经因素、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已逐渐被了解。
2.胃肠激素和神经因素
肌层内神经调控异常使得幽门括约肌组织不能松弛,异常增多的生长因子促使肌细胞增殖和肥大幽门括约肌内胶质细胞明显减少或完全缺失,与神经发育和功能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营养素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均减少。
3.环境因素
如母孕期吸烟及情绪紧张,孕期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喂养方式及睡姿等。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哪些表现呢?
1.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多在出生后2-4周,少数生后1周内发病。开始为吐乳,逐渐加重并呈喷射性呕吐物为乳汁或乳凝块,不含胆汁。呕吐后仍有饥饿感。
2.全身症状孩子由于反复呕吐及营养摄入不足,可有体重不增甚至下降、脱水、酸碱紊乱、营养不良、尿少、便秘、黄疸等表现。
3.腹部检查时可在右上腹触及橄榄样肿块。
为明确诊断需要哪些检查呢?
1.超声检查B超现已成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辅助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包括:幽门管长径18mm,幽门肌厚度≥4mm,幽门管直径≥15mm。
2.上消化道造影胃扩张、蠕动波增强、排空延迟;幽门管腔狭窄,呈线样征、双轨征、鸟嘴征;幽门管径增长。
如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呢?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幽门环肌切开术为标准术式。目前手术入路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目前多采用腹腔镜手术,其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纳。小儿外科发展至今腹腔镜微创手术已经相当成熟,大部分小儿腹部手术已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性高,而且术后恢复快,手术伤口美观,复发率低等一系列优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一般术后6小时即可进食糖水,2-3天奶量加至足量,痊愈出院,手术治疗近远期效果均好。进奶后营养不良状态很快得到改善,体重迅速增加,生长发育和同龄正常儿一样。
作者介绍
作者:王克
温州医院
小儿外科医师医学硕士
擅长小儿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特别是小儿斜疝、鞘膜积液、阑尾炎、肠套叠等疾病的微创诊治。
THE
END
编辑
周腾
排版
薛扬韬
审核
夏琼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cr/1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