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www.zlniupixuan120.net/养生调理专业技术民间绝技学习交流的最佳平台
可免费查阅:中医视频穴位查询疾病查询董氏针灸黄帝内经针灸学中医诊断学艾灸刮痧按摩中医灸疗法...更多!
峻下逐水药
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邪盛证急之证。
本类药有毒,攻伐力强,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同时还要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甘遂
Gansui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外皮,晒干。生用或醋制用。
相关名字:
猫儿眼[西北]、化骨丹、甘泽、肿手花、萱根子、重泽、苦泽、甘蒿、陵泽。
产地:
主产宁夏、陕西、山西、河南。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性状鉴别: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甘遂本品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气微,味微甘而辣。
主治病证: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本品苦寒性降,善行经隧之水湿,泻下逐饮力峻,药后可连续泻下,使潴留水饮排泄体外。凡水肿、大腹臌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均可用之。可单用研末服,或与牵牛子同用,如二气汤(《圣济总录》);或与大戟、芫花为末,枣汤送服,如十枣汤(《伤寒论》)。另可与大黄、阿胶配伍治疗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如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
2.风痰癫痫。尚有逐痰涎作用。
临床上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后,与朱砂末为丸服,可用于风痰癫痫之证,如遂心丹(《济生方》)。
3.疮痈肿毒。
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可用甘遂末水调外敷。现代临床用化瘀膏(青核桃枝、参三七、甘遂、生甘草)外贴,治疗乳腺肿瘤。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积聚,利水谷道。”
2.《本草衍义》:“专于行水,攻决为用。”
3.《珍珠囊》:“味苦气寒,苦性泄,寒胜热,直达水热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故仲景大陷胸汤用之,但有毒,不可轻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四环三萜类化合物α-和γ-大戟醇、甘遂醇、大戟二烯醇;此外,尚含棕榈酸、柠檬酸、鞣质、树脂等。2.药理作用:甘遂能刺激肠管,增加肠蠕动,造成峻泻。生甘遂作用较强,毒性亦较大,醋制后其泻下作用和毒性均有减轻。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甘遂为主或适当配伍还可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疾病,如:用甘遂与蟾蜍、砂仁、木香、鸡内金、焦山楂组成甘蟾砂仁合剂治疗肝硬化腹水68例,总有效率为94.8%(天津中医);用甘遂3g,大黄、芒硝各9g,水煎服,治疗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其中胸水少量者4例,服6-9剂胸水消失(上海中医药杂志);用甘遂甘草汤(甘遂、枳壳、赤芍、昆布各10g,甘草5g)煎服,治疗7例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均愈。(四川中医);另外,尚可用治关节肿大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肠梗阻及多型性红斑。
4.不良反应:甘遂的毒性作用较强,连续静脉给药7天,可见心、肝、肾的中毒性组织学改变。甘遂注射液有很强的溶血作用。本品内服过量,其中毒反应为腹痛,剧烈腹泻水样便,呈里急后重感;如服量较多,可出现霍乱样米汤状大便,并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血压下降、脱水、呼吸困难、脉搏细弱、体温下降、谵语、发绀等症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致死。
完
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旨在提供临床思路,不作为用药指导,非专业医生请勿试针式药!欢迎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医的力量!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蕲蛇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威灵仙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核桃仁!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千金子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巴豆
◆每天学一味中药,桑葚!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牵牛子
点击『分享』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在点下方‘再看’支持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yy/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