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五鞘”是瑜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在瑜伽经中有提到。真我并非是物质躯体,躯体不过是灵魂(atman)的包裹,共有五层,称为五鞘,在学习五鞘之前,还应了解“三身”。
三身:
1、粗糙身粗身即粗身鞘,由粗糙的五大元素构成,包括皮肤、肉、血液、动静脉、脂肪、骨髓和骨头等。还包含五大元素,土、水、火、气、以太。和中国传统的金木水火土是相似或对应的。瑜伽经里还提到了两种比较微妙的元素,气和以太,气即空气,以太代表声音、空间。身体有三种体质:风性、火性、水性。土元素就在骨骼和肌肉里、火元素在胃中(木也是火贮藏的地方)。
2、精身
精微身体包含了能量身、心意身和智性身,它由五个行动器官、五个觉知器官、五种气、心意和菩提构成即心意、智性和假我。
智性类似于知识、认知,“是非、对错、好坏”等对外在现象的认知和分析,这也是有主观性的,和心意一样。遇到同样的事情,有的人高兴,有的人不一定高兴,同一种事物,有的人觉得好,有的人不觉得。假我是对真我(灵魂)对应的,比如说,我是学生、我是领导,我是……这些都是假我。假我是对真我的虚假认识,你现在说自己是领导,也许过两三年就不是了。你在一些人之前是领导,但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是下属。你是母亲,也是你母亲的女儿。这些身份并非真实、永恒的概念,而是临时的,容易改变的,也是对自己错误的认识。
3、因果身
因果身也叫喜乐鞘,是不可描述的、没有起始的无明和梵结合而成。它是粗身和精身的原因,但它对自己的本性不清楚,也不经历任何的变形。前世行为----今生业力(灵魂就是真正的自我)------来世的后果是指藏在我们身体里的业力,比精微身体更不容易看到。有时我们听说某个人可以看到别人的前世、前三世,这种人不是没有,但是很难遇到。其实,我们也没必要去太关心自己前世怎样,大致情况看今生的“业”就知道了。薄伽梵歌说:有几种善果,比如一个人诞生在富贵或者有道德、有知识的家庭,长相俊朗或美丽,或者有良好的的教育,或者有很好的品行,这都说明他前世有不错的积累。
当你说“我的灵魂”时,也许其实指的是你的心意、智性、或假我。因为在瑜伽经里,灵魂就是我本身,就像没有“我的我”这种说法一样。
三身和我们练习瑜伽很有关系。有人常会问“我能不能练瑜伽?”因为我们可能担心自己身体素质不够,但是能不能练瑜伽,不能光看粗糙的身体,还要看精微的身体,有没有愿望,有没有智慧,有没有努力的方向,对自己足够的信念和认可。另外这还和致因身有关,也就是说要看前世或之前有没有足够的善业或者灵性的滋养让你能走入瑜伽的世界,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有没有缘分”。
五鞘:粗身鞘、能量鞘、心意鞘、智性鞘与喜乐鞘,这五鞘是我们感受悲喜的主要中介。唯有超越五鞘,我们才能超越喜乐。
人的喜乐来源是梵,这个梵与世界密切相关,有人说,除掉名色的这个世界就是梵,梵是加了名色的世界。回到人身上,梵本身就是喜乐,所以喜乐要立足于我们的生命体。作为人我们有五个层面可以感受到喜乐。
1、粗身鞘(从食物中获得能量)anna在梵文中是食物的意思,maya是假象的意思。绝大部分人活在食物的层面,也可以说更关于于物质享受。“食物就是梵”,食物构成了我们的身体。一切众生都从食物中成长,食物是宇宙中循环往复的,空气、水、五谷、植物和动物这一切都能被当作食物,食物也是我们感知喜乐的方式。
其实瑜伽是要更多地纠正人们对虚假自我、外在食物能量的依赖。现在比较流行的瑜伽断食疗法也是这个意思,但大多数人并不是为了觉悟,而是为了排毒。断食并不是一个人超越了annamaya的层面,只不过是适当减少对食物的执着如果过度也是不恰当的。其实这和“瑜伽八分支”中的“规范、节制”相对应。2、能量鞘(通过呼吸法和摆脱食物的执着获得能量)
“能量就是梵,气就是梵”,来自宇宙的阳光带来的能量就是梵,气息也是梵,众生在气息中产生。我们都拥有小小的能量与气息,同时依赖更大的能量和气息而生存。当一个人摆脱了食物鞘的执着和依恋,可以通过从空气、阳光、水分当中获得能量,就可以进入气能鞘。断食可以当做提升气能鞘的一种方法。
气能鞘是粗大的身体更精微的部分,包括脉、轮、走遍身体的各种能量流等等。但它仍然不是自我。3、心意鞘(从情绪或信念中获得力量)超越能量的身体,我们又会认识到“我们的心意也是梵”。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我们不断的接纳各种信息、思想,而成为人的过程就是不断接纳心意的过程。人与人的交往是心意的交往。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并能从信念中得到能量。当一些人信念很坚定或者斗志很旺盛的时候,这就是信念的力量。情绪也一样。信念和情绪既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束缚。普通人是被食物束缚的,执着于那一层。一个正确瑜伽士可以汲取到气能,但也可能被这种能量束缚。我们通过心意感受到世间万物的美好,通过世界的美好感受到梵的喜乐。瑜伽经中的第一句就是,瑜伽意味着控制意念的波动。当意念的波动也可以得到控制,它产生的力量会非常大。4、智性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心意鞘上,而是要走向更高的层次,即是走向智性鞘。世界的奇妙要通过智性鞘发现,宇宙的架构通过智性鞘来认识,智性鞘也是灵魂的居所。
智性是觉悟,对人生,对宇宙至高真理的体悟。但这也只是包裹在灵魂之外的一层鞘。可以说是人生的支点。在薄伽梵歌的导言中就有这么一句,翻译过来是:“我诞生在蒙昧的黑暗中,是灵性导师以知识的火炬擦亮我的双眼,我向他礼敬。”
但是我们不能执着于智性鞘,我们还需要继续前行,到达我们人人都希望达到的喜乐鞘。
5、喜乐鞘喜乐是爱的源泉,真喜乐超越了粗身鞘、能量鞘、心意鞘、智性鞘,甚至是喜乐鞘,因为喜乐鞘本身还不是至上之乐本身。是指在修行过程中,基于智慧的觉悟达到超越心意、超越智慧的灵性喜悦的体验,这是离灵魂最近的鞘。喜乐超越一切,这是我们常说的“爱超越一切”的基本蕴含。这个爱有对自身的爱、对周围的爱、对宇宙的爱、对众生的爱及对梵之爱,最后我们要爱“爱之所爱”。爱是源头,爱是“梵”。当你分享这宇宙的大爱时,你将被这个爱彻底融化。
完
感谢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yy/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