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药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805/4440899.html上期各位专家围绕基因检测辅助泌尿系统肿瘤、甲状腺肿瘤等癌种规范诊断进行分享。而脑肿瘤的诊治尤其艰辛,需要联合不同领域进行综合治疗。回顾26年来,脑肿瘤诊疗从病理诊断、手术治疗、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到大数据积累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正值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泛生子秉持脑肿瘤精准诊疗领航者的初心,邀请脑肿瘤专家们暖心回顾26年来诊治发展,抗癌路上,你我同心。
围绕本期主题“科技助力,脑肿瘤规范诊治”,我们邀请到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张力伟教授就脑肿瘤领域综合治疗的发展给予高屋建瓴的建议,分别邀请到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从手术治疗领域、医院病理科卢德宏教授从病理诊断领域、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蔡林波教授从放化疗领域,为我们回顾26年来脑瘤诊疗发展。
张力伟教授
张力伟教授分享了中国脑肿瘤治疗的历史变迁,这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脑瘤诊断愈发精准,手术技术显著提高,治疗方案愈发成熟。在此过程中,国家脑肿瘤登记平台的建立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为未来利用大数据生成现实证据提供基础,为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依据,以期将中国治疗经验推向全球。在精准医学和大数据时代,需要综合临床和基础研究,共同推进我们脑肿瘤精准诊疗发展。
吴劲松教授
吴劲松教授以神经外科医生的视角,带我们回顾了手术治疗发展的前世今生。从传统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逐步发展为数字影像引导的精准神经外科手术,再到术中实时的脑功能定位与保护,手术有效率显著提高。其中,分子诊断技术对手术术式的选择和策略决定有帮助。研究表明不同的分子亚型可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分子诊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辅助提高个体化医疗的精准性。未来神经外科手术将更精准、微创,改善预后同时保护神经功能。
卢德宏教授作为资深的神经病理专家,带我们回顾了病理诊断的发展历程。26年前,神经病理诊断主要根据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结果。随着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1p19q联合缺失、IDH等越来越多的分子标志物的分型预后价值被揭示。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南将分子分型纳入诊断标准。病理报告也增加了分子检测结果,来辅助精准分型、评估预后,甚至提示靶向治疗信息。分子诊断技术的提高,使我们深入了解疾病本质,为难治性胶质瘤的诊治带来光明的前景。
卢德宏教授
蔡林波教授
蔡林波教授从肿瘤综合治疗医生的角度回顾了胶质瘤的治疗历程,分享其进步体现在基因及基因检测带来的靶向药物、以及未来可期的免疫治疗方面。26年前治疗困难重重,直至年化疗药替莫唑胺问世,治疗效果有了大幅提高。再到年,靶向药物的问世,放疗结合靶药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靶向药物如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BRAF/MEK抑制剂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等为治疗带来希望,还辅以真实案例,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情况下,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到靶药依维莫司,结合放疗治疗给胶质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抗癌路上,你我同心,作为脑肿瘤精准诊疗领域领航者,泛生子将继续携手行业专家,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yy/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