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

刘保和老师治疗小儿厌食证医案赏析


医案林某,男,8岁,年5月25日初诊。

患儿自幼即厌食,纳食很少,现1日主食不超过2两,但却好动,体重18kg。每饭后必大便,I日3次。左侧阴囊常有疝气脱坠而下,尤在哭闹时发生。脉弦稍数,舌淡红苔薄白。予叶天士和胃制木法。

陈皮、半夏、茯苓、木瓜、焦三仙各6克,炙甘草4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6月1日。

患儿仍不欲食。大便1日2次,仍吃了饭即大便。其母诉患儿性情急躁,常发脾气。上方加黄连2克。7剂。

三诊:6月8日

其母诉患儿进食明显增多,已经知道饿,要东西吃了。1日能进主食3两。大便仍1日2次。患儿虽入睡好,但睡不实,常醒,醒后能再睡,已1年以上。偶有咳嗽,已数月。原方7剂。

四诊:6月26日。

上方一直服用至今,饭量明显增多,1日可进食4两。原来不吃水果,现在要吃了,不咳嗽了。大便日1次,饭后不大便了。仍夜睡不安,常醒,睡眠时间短。

再予原方7剂。

五诊:7月30日。

上方断续服用至今,食量明显增多,日食可达半斤。睡眠已正常,从夜间10点可睡至次日7点,中间已不再醒。仍有疝气掉坠。

上方加党参6克,黄芪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芍6克、白芍6克,白术6克。7剂。

六诊:8月13日。上方服用至今,疝气未发。患儿纳、眠、二便一切正常。停药。

按:叶天士治疗厌食症,常用二陈汤加木瓜、麦芽、谷芽等治疗,此在《未刻本叶氏医案》中有多达10余案收载。笔者仿其例,以二陈汤加木瓜、焦三仙,命名日“增食灵”,对小儿厌食症有效率可达80%以上。但本例却无效。细询之,方知患儿脾气急躁,爱生气,乃肝火偏旺,援宗叶氏“健牌必当远木”之旨,除用原方木瓜柔肝外,并加少量黄连,取“实则泻其子”意,清泻肝火,果然取得明显疗效。不仅食欲大增,且便、眠不实之症亦除。最后治其疝气,合补中益气汤法而效。(《西溪书屋夜话录》讲用与发挥)

赏析:本案患儿主诉症状中厌食、纳呆属于中焦脾土不运

但小儿好动,属于肝木生发不已之象,肝木较旺。饭后必大便,一日三次。有点儿像老百姓讲的直肠马肚,吃了饭就得去大便。这种现象属于中土脾虚胃弱,吃东西后脾运无力,自然的有一种虚不受纳的反应,而肠胃受饮食逼迫蠕动增加,就给出一种排出的信号,于是就得去大便。刘老师治疗本患儿开始以健胃运脾为主,柔肝制肝药力稍小,效果不明显,后注意到患儿性情急躁,常发脾气,属于肝木旺盛,加入了“母实泻子”的黄连,结果显效。

该患儿的治疗为什么不用健脾的白术呢?患儿纳差,不思饮食,用白术有加重中焦气机碍滞的嫌疑?本案在患儿消化功能改善后,针对小儿疝气掉坠,哭闹时加重的病症,给加用了补中益气提中气的药物,其中就用到了白术,而且还用到了补益的党参、黄芪,这个补药是在患儿中焦脾胃功能改善后才应用,而不是开始就兼顾,从这一点来看,支持前述避免碍滞脾胃的考虑。刘老师的用药思路非常明晰,用药时机把握的非常精准。对小儿疝气、包括鞘膜积液的保守治疗,本案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其中为何没用当归?这个也值得思考,这里不再分析。

本案开始的治疗中用到了木瓜,在刘老师自拟的“增食灵”中也用到木瓜,在临床中木瓜也是常用药物,因此对木瓜的药性我们应该有较为明晰的认识。

木瓜是蔷薇科木瓜属植物,因果实长于树上,外形像瓜,故名。木瓜果实结悬于树上,气势向下重坠舒展,有和胃降胃气之象,与胃之和降之气相通。夏秋季逐渐成熟时,外果皮色由青转黄,黄为脾土之色,而木瓜之味酸,酸能养筋,酸能养阴,酸为肝之味,合脾土甘味,具有养胃阴、和胃、舒筋之效,胃得降、筋得舒,湿邪无从留滞而自然消散,这和薏苡仁、佩兰之化湿除湿机理不同。临床主治:湿痹、脚气、霍乱、吐泻、腹痛、转筋等。

道明中医,助您健康,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xc/104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