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

孩子行为ldquo反常rdquo


一向文静的5岁男孩路路,忽然一反常态,时不时手舞足蹈、噘嘴、挤眉弄眼,口中发出“吭吭”声,大声喊叫,有时还用脏话辱骂父母、同学和老师,有时甚至还会打人。经别人提醒,医院就诊才知道,路路患上了小儿抽动症。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抽动症全名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为特征的遗传性神经精神疾病。近年来,抽动症的发病明显增多,3岁到12岁是高发期,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中医儿科专家王东记主任指出,抽动症的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医学界迄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认为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感染、体质、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综合征。

有些患儿对自己所表现出的抽动症状深为苦恼,为避免别人的耻笑或家长的指责,当出现抽动或发声后,迅速做另外的动作企图掩饰,结果反而出现一些更复杂的动作。

抽动症会自愈吗?

王东记主任表示,国内或者国外对于抽动症的自愈率是没有具体数据,关于抽动症的自愈和多动症的自愈一样,是一个误区,误导了很多家长。

导致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这些症状会好转,其实不然。事实上抽动症患儿不依靠正确的治疗手段很难恢复到正常。如果儿童抽动症不经过治疗,到青春期会出现三种情况:

1、极少一部分孩子眨眼、扭头等抽动症状消失;但会转换为其他的症状,如耸肩踢腿等。

2、另一小部分孩子抽动症状减轻了,但仍有一些抽动症状存在。

3、绝大多数的孩子抽动症状一直持续到成年,甚至随着年龄增长加重,影响交际,影响生活。

抽动症的危害

抽动症不治疗不仅会在身体上给孩子带来不适,更多的危害则体现在心理及学习方面。

1、继发学习困难。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

2、个性发展问题。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容易成为品行不端者。

3、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王东记主任提醒,家长应清楚的认识到抽动症的危害,请不要抱有“能够自愈”的侥幸心理,如果确诊孩子患有抽动症,应该及早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医院动态

小举动体贴而温馨,我院与住院患儿共度难忘中秋

☆天使公益行

教师节感念师恩,走进翠城社区

☆一年级的“小狼孩”,趁暑假摆脱疾病困扰,用崭新面貌迎接新学期

医院邀您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ss/59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