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

读书时刻小儿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


欢迎再次来到数字图书馆,读书时刻,为更精彩的自己充充电。

本期继续为大家介绍来自《EchocardiographyinPediatricandAdultCongenitalHeartDisease》的部分精彩内容,由BenjaminW.Eidem、PatrickW.O’Leary和FrankCetta教授主编,WoltersKluwerHealth出版。

本期内容: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图像定位

如果要完全的、直接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畸形,则需要一种标准化的评估方法。在非常复杂的心血管异常情况下,标准化变得至关重要。评估的第一步是以直接且可重复的方式,一致地呈现异常的超声心动图图像。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儿科理事会已定义了一种在涉及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中“首选”图像定向的方法(上图),默认患者为平卧位时,观察者在其左侧。

平面1为左室长轴切面,也就是Sagittalplane(人体矢状面),观察者从患者左侧向右侧观察;平面2为四腔心切面,也就是Coronalplaneimage(人体冠状面),观察者在患者前面向后面观察;平面3为左室短轴切面,也就是Horizontalplane(人体水平面),观察者在患者足侧向头侧观察。

上图的图像分别为左侧胸骨旁和右侧胸骨旁切面,中间左侧为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中间右侧为胸骨上窝切面,最下面是经食管的左室长轴图像,张组合图像表明,即使从不同的声学窗口获得图像,从业者也会努力以一致的方式显示解剖结构。这种一致性有助于避免在处理复杂的空间关系和心脏位置异常时产生混乱,并简化了非超声心动图医务人员对超声心动图的使用。

此处显示的三幅超声心动图图像以非常不同的方式获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探头放置在食道远端,声束从后面进入心脏以获得左上的四腔心图像。经胸超声将探头放置在靠近左腋前线的心尖处,以获得右下的心尖四腔心切面;而将探头放置在剑突下方(Subcostal)的上腹部,以获得左下的图像,剑突下四腔心切面。尽管操作和探头位置多种多样,但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产生的图像,以显示相同的解剖结构。

此处显示的三幅图像也是以非常不同的方式获得:将探头放置在胸骨旁左侧的前胸壁上以获得第一张图像(右上方)。相反,将换能器放置在剑突下方的上腹部,以获得肋下图像(左下方)。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探头伸入胃中,使声音平面向后横过隔膜倾斜,以产生经胃底的心室短轴(右下图)。

这张冠状面图像的观察方位,就像病人直立并面对检查者一样。因此,可以在屏幕顶部看到高位的结构。为了产生此图像,声束平面在肺动脉汇合点处向后倾斜,从而可以看到进入左心房的四个肺静脉。每个肺静脉孔口都标有数字。1为右上肺静脉;2位右下肺静脉;3为左下肺静脉;4为左上肺静脉;星号(*)为左心耳。该图像通常被称为“螃蟹视图”,因为四个肺静脉模拟了从螃蟹身体(左心房)伸出的腿。在高于心房和静脉结构的横截面中可以看到主动脉和主肺动脉。S,上方;L,左侧。

这是从胸骨上窝获得的矢状面,尽管图像略微倾斜,但依然是检查者与患者面对面,声束略微向患者左侧倾斜,在屏幕顶部看到头臂分支结构。S,上面;P,后面。

这三幅图像显示出相似的解剖结构,“双房切面”,所有均为矢状面图像,聚焦于房间隔以及上、下静脉腔与右心房的交界处。左上方:图像从肋下位置获得。声音平面沿着与真实的上下轴线成微小角度的路径进入人体。右上角:同样,产生此高位右侧胸骨旁图像的声束平面与人体真实的矢状平面成一定角度的角度穿过胸部。右胸骨旁图像更倾斜的性质要求对该矢状图像使用两种可接受的取向的混合。扇形的顶点代表上层结构(右上)和前结构(左上)之间的过渡点。两个图像中的星号(*)位于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的交界处。

食道双房视图(底部)代表矢状图像的理想方向。声束平面以几乎垂直的方向从后向前穿过胸部,并稍微向右倾斜以产生此图像。注意:房间隔较厚的上缘将始终与形态上右心房相关;房间隔(卵圆瓣)较薄的下端至后部,是形态上左心房位置的可靠标记。#,右心耳,A,前;LA,左心房;P,后;RA,右心房;RPA,右肺动脉;S,上;SVC,上腔静脉。

综上,使用刚刚描述的图像方向有两个主要优点。首先,无论探头放置在什么位置,都可以保持相对一致的方法来显示在矢状面、水平面和冠状面中成像的解剖结构。因此,确定和理解非标准视图的图像方向变得更加容易。例如,从右旋心患者的心尖获取的冠状图像(仍然是冠状心尖四腔视图)显示本应心尖向下且左侧结构出现在右侧的情况。呈现的这种一致性对于理解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复杂解剖结构至关重要。

其次,当以非解剖格式显示时,非心脏动图医师(外科医生,非影像心脏病专家)很难理解解剖结构。广泛使用模拟患者面对(经胸)或背对(经食管)检查者的观察体位,以及心尖向下的成像,不仅可以以更解剖的格式显示超声心动图数据,还可以使超声心动图医师与同事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实现此目的的一种简单方法是在屏幕显示所有图像与解剖结构方向一致,有时需要反转超声图像。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何怡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会诊中心负责人,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研究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十三五重大出生缺陷重点研发项目首席专家。牵头撰写《胎儿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咨询及围产期管理指南》等。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周围亲友;如果您想给我们留言,可以直接回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ss/51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