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

儿科宝宝出现黄疸,爸妈如临大敌这个妙招守


很多新生儿都会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很多父母们看到黄疸就胆战心惊、如临大敌!

面对新生儿黄疸,只要爸爸妈妈们尽早识别且尽快带宝宝就医,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就跟爸爸妈妈们好好聊聊:宝宝出现黄疸,究竟应该怎么做?!

01

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痘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指因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粘膜、眼球等处出现异常黄色的现象。

生理性黄疸多在宝宝生后2~3天出现,第4~6天会最明显,如果检测宝宝血清总胆红素(TS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疸值”),足月儿一般不超过12.9mg/d,早产儿不超过15mg/d,结合胆红素不超过1.5mg/d。

足月宝宝通常在生后5-7天开始黄疸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宝宝一般黄疸消退时间偏晚,最迟3~4周。由于不同的人群中TSB水平的明显差异,很难肯定生理性黄疸的正常值,而且有些所谓的“生理性“黄疸的TSB水平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或危重新生儿。

病理性黄痘?

病理性黄疸:顾名思义,一听就不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讲是因某些疾病引起的,如感染、溶血、饥饿、肝胆疾病等。

病理性黄疸相比生理性黄疸,往往出现的更早,黄疸进展快,而且黄疸值更高。

有句顺口溜(早、重、快、长,又直又高)帮助大家认识病理性黄疸。

早:出现的早,生后24小时就出现;

重:黄疸颜色重,手心脚心都黄;

快:黄疸进展快也就是TSB的每日上升浮度大

长:黄疸消退时间长;

直: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1.5~2mg/dl;

高:总胆红素峰值高,这顺口溜可以帮助妈妈识别黄疸的性质。

02

黄疸的危害是什么?

如果黄疸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就有可能岀现一种叫做"胆红素脑病"的疾病,简单一点说就是脑子也被黄染了,它分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和慢性胆红素脑病(也就是后遗症期)。

急性胆红素脑病

急性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肌张力低下和吃奶无力。发热和肌张力增高,宝宝哭声高尖,头脚后仰,通常发生在1周以后,肌张力增高逐渐恢复后慢慢变成肌张力减低。

慢性胆红素脑病

慢性胆红素脑病:有4大典型特征如手脚不停地乱动、听力下降或丧失、眼球受限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严重者会出现智力下降。一旦发生这些,后果都是不堪设想。

03

黄疸是否要停母乳?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性黄疸,发生机理是宝宝的肠肝循环增加、以及母亲初乳中β-葡萄醛酸苷酶升高等原因,导致黄疸出现。特点是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停母乳后黄疸现象明显减轻。

所以医生在怀疑是母乳性黄疸时常会建议试停母乳三天,达到治疗和诊断的目的。停母乳三天不代表着断母乳,妈妈可以按时把母乳挤出,并不影响日后的产奶量。另外,用一些退黄药物或者益生菌帮助退黄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黄疸君不是啥好东东,能越早离开宝宝越好!”

04

黄疸遇见蓝光关爱宝贝健康

话说“十个宝宝九个黄”,但新生儿黄疸的高发生率、高住院率及严重的致残率,依然让儿科医生们揪心不已。

所以面对孩子皮肤发黄、出现“渐变色”,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采取应对措施并及时带宝宝就医。

针对新生儿黄疸,最主要的治疗是便是蓝光治疗。蓝光又叫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简单而易行的方法。新生儿血液中脂溶性的胆红素在吸收了一定波长的光线后,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就会转化成一种水溶性产物,能从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

该方法属于物理治疗副作用小,见效快,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肝炎及阻塞性黄疸除外)。

我院蓝光门诊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蓝光治疗。在治疗期间,我们为患儿提供专人护理,光疗前后提供专业体格检查。

看~

照过蓝光的宝宝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特邀来自医院、东南大学的儿科三甲专家定期培训、坐诊、查房,让宝贝健康茁壮、快乐成长!

冯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儿科临床研究院院长

原医院院长

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江苏省危重新生儿救治指导中心负责人

苏州市儿科医学中心负责人

苏州市儿童发育脑损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江苏省苏州市分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

平江区人大代表

擅长: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尤其擅长各种新生儿危重病症、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重症新生儿监护及新生儿换血疗法、新生儿免疫

郑意楠主任医师

医院儿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会员

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儿科学会委员

儿科专科学会内分泌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第七、八届委员

擅长:熟练处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尤其儿童预防保健及呼吸、消化、新生儿、营养性疾病的诊治,特别擅长儿童性早熟、生长发育迟缓、矮小、肥胖症的诊断与治疗,对青春期发育的心理,生理改变有较深的研究。

陈正荣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美国北德克萨斯健康科学中心任访问学者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儿童过敏学组(筹)秘书

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秘书

苏州市科研管理专委会委员

擅长:长期从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工作,擅长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黄莉主任医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院教育培训处副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用药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儿童用药评价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呼吸学组呼吸免疫协作组委员

擅长: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如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儿童慢性咳嗽等疾病。对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儿童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方面有着深入研究

吴缤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小儿内镜学组全国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普外微创学组全国委员

擅长: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以及儿童普外科的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小儿外科常见病的腹腔镜微创治疗;在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隐睾、胆总管囊肿、巨结肠、复杂肛门直肠畸形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在传统微创技术上进一步改进,于省内率先开展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肥厚性幽门狭窄、阑尾炎、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等一系列手术。具有损伤小,瘢痕不明显等优势。

医院

专家特色·设备优势·舒适环境

为您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cr/74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