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

研究放疗诱发的胶质瘤四例病例报道和分


西北胶质瘤中心专栏

第21期

化疗和放疗明显改善了儿童脑肿瘤的生存率。放疗广泛应用于多种脑肿瘤的治疗,并且是相对安全的,但是仍然会有产生长期并发症如放疗诱发胶质瘤(RIG)的风险。

近年来对胶质瘤发生的分子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在70%的Ⅱ级和Ⅲ级弥漫性胶质瘤和继发GBM中会出现IDH-1突变,但是原发GBM中这一比例只有不到5%。其他的报道中,继发GBM中有一半会出现ATRX缺失,AA中这一比例为80%,原发GBM中这一比例相对更低。另外,H3F3A突变主要出现在儿童及年轻的中线胶质瘤患者。为了更明确地进行胶质瘤的分类,WHOCNS肿瘤分类在传统组织学病理基础上增加了分子学标记。

然而,RIG中典型胶质瘤相关突变的出现程度以及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探究通常使用的胶质瘤特异性生物标记在RIG的表达状态。

方法

患者

-年间本中心的名新诊断的胶质瘤患者中共有4名RIG。诊断标准如下:1)肿瘤发生位置必须在放射野内;2)在放疗和肿瘤诊断之间必须有充分的潜伏期(数年);3)肿瘤和原发肿瘤的病理必须不同;4)患者必须不是肿瘤发生的高危人群。表1示4名RIG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1、2、3是3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儿童期间接受放疗。大约30年之后在中线部位出现了新的占位,分别位于小脑、脑干和丘脑。依据之前的病理分级,诊断均为AA。患者4是一名因垂体腺瘤接受放疗的女性患者,放疗后22年在基底节区出现新的占位,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GBM。

对胶质瘤相关分子病理指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和直接DNA测序。

结果

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结果

详见表2。组织学检查见肿瘤细胞弥漫性增殖,伴核异形性,多见有丝分裂。除第4例外均无假栅栏样坏死或微血管增殖。所有组织均为GFAP阳性。病例1、2、3、4的Ki67指数分别为48%、29%、10%和22%。所有病例的IDH1、p53、H3K27M免疫染色均为阴性;所有病例的肿瘤细胞核均为ATRX染色阳性。代表性的免疫组化染色图像见图1。

直接测序

直接测序结果见表3。所有病例均没有发现IDH1、IDH2、TERT、H3F3A、BRAF突变。根据新的WHO分类标准,病例1、2、3为AAIDH野生型;病例4为GBMIDH野生型。

特别说明(病例3)

年,一名5岁患者出现视力障碍,诊断为左枕叶脑肿瘤,并进行了手术切除,根据当时的病理诊断标准诊断为PNET。术后接受48Gy的放疗。年随访的MRI显示无复发。一年后,即放疗后28年,患者出现头疼和复视,MRI显示三脑室扩大,右侧丘脑病变伴强化。我们进行了内镜下活检和三脑室造瘘术。肿瘤病理诊断为GBM,并进行了放化疗(temozolomide75mg/m2;28days;radiationdose:45Gy)和辅助化疗(mg/m2:5days/4weeks)。随访MRI提示肿瘤进展,RIG术后11月死亡。

结论

在我们中心诊断的Ⅱ、Ⅲ、Ⅳ级胶质瘤的名患者中,4名诊断为RIG。检测项目包括IDH1、p53、ATRX、H3K27M的免疫组化染色和IDH1/2、TERT启动子、组蛋白H3.3、BRAF基因的直接DNA测序。所有肿瘤细胞的细胞核都表现为ATRX染色阳性。直接DNA测序分析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现IDH1、IDH2、TERT启动子、H3F3A或是BRAF的突变。我们的结果提示胶质瘤相关的分子学特点在RIG中是罕见事件,但是需要更多的RIG进行检测分析分子学标记以识别这一肿瘤的临床和组织学特点。不同的分子学特点提示RIG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和其他类型胶质瘤一样的传统治疗。

医院胶质瘤中心娄淼编译,王樑教授审校;并授权神外前沿转载;

Ref:NakaoTetal.Radiation-inducedgliomas:areportoffourcasesandanalysisofmolecularbiomarkers.BrainTumorPathol.Aug9.doi:10./s---x.[Epubaheadofprint]

西北胶质瘤中心专栏

岛叶胶质瘤手术难度虽高nbsp;nbsp;也要







































中科白癜风专家寒假会诊
白蚀丸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cr/37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