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

新生儿的一些常见问题,新手爸妈必须知道河


题目下方小蓝字

编辑:河南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医院)新生儿科

新乡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新生儿咨询、急救--15670

编者的

为想成为“育儿无敌父母”而编写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准爸爸准妈妈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经无数次的幻想了宝宝可爱的容貌,可是当宝宝终于降临人间,爸爸妈妈见到宝宝的第一眼长得并没有期待中那么漂亮。并且有些新生宝宝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弄得新手爸妈一惊一咋地,不知所措。

一、正常情况,不需要任何处理,特别是那些所谓的“老办法、老经验以及土单验方”1、肿胀的乳房   无论男女宝宝,在新生儿的第一周,肿胀的乳房都是很常见的现象,通常情况下,还伴有乳头的坚挺。

  原因:母亲体内的雌激素,经过胎盘进入了宝宝体内,刺激乳腺增生。   新生儿溢乳:偶尔在乳房肿胀的宝宝,还能看见乳头伴有分泌白色乳汁的表现。这种正常现象大约会持续几周到1个月。   持续时间:新生儿肿胀的乳房大约要持续2到4周。在母乳喂养的宝宝,肿胀的乳房可以持续到6个月大。   注意:千万不要挤压或者按摩乳房与乳头,因为这样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感染。   如果肿胀的乳房出现红疹、压痛和皮肤表面的条纹,请及时就医。(如下图)

新生儿乳头白疱:

许多妈妈们发现了小宝宝的乳头上有个小白点,就象图片上一样,看着好象有乳汁一般,搞不清什么原因,害怕呀!

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主要是宝宝从母体获得的雌激素作用引起的,所以男女宝宝都会有。一般几个月后都会自行消失,宝妈们不要担心。

切记:不要扣!不要摸!不要挤!也不能挑破!不需要用外用抗生素软膏!

否则会引起感染的。民间流传的女娃挤奶头防日后额乳头内陷是不可取的。成年后的乳头内陷是胚胎发育的问题,不能靠挤奶头的方式来预防。

2、折叠的耳朵   新生儿的耳朵通常是柔软而且松弛的。有时,一只耳朵可能出现过分的折叠状态。这是由于新生儿的软骨发育不全,在未来的1个月内,随着耳廓软骨发育,耳朵正常形状即会恢复正常。3、扁平的鼻子   新生儿的鼻子在经过孕妇产道的时候,可因为挤压而变形,可能会使鼻梁塌陷,又或者轻微的偏向一边。在出生后1周,鼻子会恢复它正常的性状4、眼结膜出血   10.眼白出血

头位顺产的新生儿,由于娩出的时候受到妈妈产道的挤压,视网膜和眼结合膜会发生少量出血,俗称眼白出血。新手妈妈看到宝宝眼白出血,不要惊慌,几天以后宝宝自然就好了。在出生后的2——3周,这些条纹出血也会消失。

5、眼睑肿胀   宝宝的眼睛,看起来像肿肿的泡芙,还会红红的。这一方面也是由于经过产道挤压,另一方面是由于出生时候使用的硝酸银眼药水。“泡芙”眼会在出生后3天消失。6、处女膜   由于孕妇体内的雌激素随血液进入宝宝体内,约有10%女宝宝处女膜会突出于外阴,表现为粉红色小肉芽。出生后2——4周,随着宝宝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突出的处女膜就会消退。7、阴道分泌物也叫假月经和白带有一些刚出生不久的女婴可能会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有时还有白色分泌物流出,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亲体内受雌性激素的影响,出现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物增多,宝宝出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脱落,出现类似月经的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在宝宝出生后5~7天出现,持续1周左右。这种现象是正常的,父母不必惊慌。

8.包茎   新生儿没有做包皮环切术的话,90%以上都是包茎。在新生儿期,没必要强行上翻包皮清洗(轻轻上翻是可以的)。

小儿包茎长这样:

包皮的清洗。宝宝3岁前不必刻意清洗包皮,因为这时宝宝的包皮和龟头还长在一起,过早地翻动柔嫩的包皮会伤害宝宝的生殖器。当看到包皮逐渐与龟头分离时,可以隔几天清洗一次,但要在宝宝情绪稳定的时候。清洗时,妈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阴茎的中段,朝孩子腹壁方向轻柔地向后推包皮,让龟头和冠状沟完全露出来,再轻轻地用温水清洗。洗后要注意把包皮回复原位。

9.头发

  刚出生宝宝的头发是深色的。在出生的1个月内,头发将要逐渐脱落叫生理性脱发。有的宝宝脱落的很快,有的则比较慢。在宝宝6个月左右,新头发将出现,并逐渐代替出生时候的头发,这些新生头发的颜色同以前往往不相同。10.胎毛   胎毛是柔软、稀疏的,通常出现在肩膀与背部。在不满月出生的宝宝身上更容易见到胎毛。出生后2——4周,由于摩擦,胎毛将会逐渐脱落。

11.坚果头   由于产道的挤压,新生儿的头部会变得狭长,像颗坚果。坚果型头部,有可能暂时摸不到前囟门。随着发育,宝宝的头部会恢复正常头型。12.前囟门   前囟门是一个接近菱形的柔弱区。用手触摸该区域很柔软,也很安全。前囟门的存在,有利于宝宝快速的通过孕妇的产道,多数宝宝在1岁至1岁半,前囟门会关闭,而后囟门大约在3个月时关闭。前、后囟门在触摸时,都可以随着宝宝的心跳而感到搏动。囟门肿胀,很可能有颅内的病变,需要及时就医;囟门塌陷,多数是宝宝有脱水,若伴有精神不佳,也需要及时就医。13.弓状腿   由于宝宝还在子宫的时候都是采取交叉双腿的姿势,因此刚刚出生的宝宝双腿都是略有弯曲。弯曲的双腿会在宝宝开始学步前逐渐变直。

14.马牙/板牙   新生儿口腔内,沿着牙龈可以看到小小白色囊状的颗粒,因为长在牙龈上,看起来很像牙齿,因此民间称为“马牙”。这些白色囊状颗粒,看起来像是牙齿,其实是宝宝吸吮时口腔黏膜摩擦脱落的细胞,堵塞了粘膜腺体导致的。出生后2个月内会消失。

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15.生理性体重下降由于宝宝出生后最初几天,睡眠时间长,吸奶的时间和次数少,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分及排出胎粪,体重增加缓慢,甚至会下降,大约生后10天就会恢复,且体重下降不会超过出生体重的10%。

16.新生儿水肿

生后3~5日,在手、足、小腿、耻骨区和腋窝等处易出现水肿。2~3天后消失,与新生儿水代谢不稳定有关。

正常新生儿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80%,高于其他年龄组,增加的部分主要在细胞外液。因此,正常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肿。

早产儿尤为明显,甚至可出现指压痕,以手背,足背及眼睑等处明显。与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血循环中的心利钠素水平较低有关,影响肾脏排钠的作用和水分的排出,随着生理性体重下降,多余的液体排出后,水肿自然消失。

17过敏红斑

数发生在洗澡之后,部分新生儿受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都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融合成片。

面部和躯干四肢都可以有,其中以躯干部较为多见,2~3小时后自然消失。但亦有此起彼伏,约一周左右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18.打喷嚏、鼻塞新生儿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盛,鼻道小且狭窄,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便会刺激鼻粘膜引起打喷嚏,这也可以说是宝宝代替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种方式。

鼻塞新生儿生后由于外界刺激导致鼻粘膜水肿,会出现鼻塞症状,多于24后缓解,严重者可给予生理盐水喷鼻剂。

19.打嗝新生儿打嗝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此打嗝、放屁的次数都较为成人来得多。若家中的宝宝持续地打嗝,可以用中指弹击宝宝足底,以止住打嗝的情况。

20.下巴抖动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所以抑制功能较差,常有下巴不自主抖动的情况,家长不必担心。但若为寒冷季节,则需要注意宝宝的下巴抖动是否因为保暖不足;另外,若伴随其他症状(伴有眼神凝视),则可能是病症之一,需要及时就医。

21.惊跳新生儿在入睡后,局部的肌肉常会有抽动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颤动,如果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等,会表现出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有时还会伴随啼哭的惊跳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22.“血尿”最初几天,新生儿的小便中会有“带血”,查尿未见红细胞,染在尿布上看起来很像血迹,这种情况多考虑为尿酸盐结晶。如果宝宝没有大哭大闹等异常情况,家长不必为此担忧,随着奶量的增加,尿量也会增加,红色的尿液会自行消失。

23.大便稀多见于新生儿吃母乳后,主要为母乳乳糖不耐受,轻者可观察,重者可添加乳糖酶或不含乳糖的奶粉。

24.原始反射

吸吮反射:将乳头或其他物体放入宝宝口中或用手指触及其上、下口唇,即引出新生儿吸吮动作。此反射在生后4-7个月消失。

握持反射:将你的两手食指或小指分别自新生儿两手尺侧缘伸进手心,轻压其手掌,他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引起抓握反射。

拥抱反射:当突然改变新生儿的姿势时,或者当他听见大的声音时,他会双臂外展、手指伸开;或者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有时伴有啼哭。

25.肤色频繁变化

新生儿的血管伸缩功能和末梢循环尚未健全,因此肤色的变化非常频繁。天冷时手脚会稍稍有点发紫,而哭泣时则会满脸通红;有时甚至会因为睡眠姿势的关系,身体两侧或上下半身也会出现不同的肤色,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现象。

26.体温波动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因此调节功能不好,体温的波动也较大。感受到凉意时,新生儿不会像成人一样颤抖,他只能依赖一种称为棕色脂肪的物质来产生热能,且新生儿的体表面积较大(按照体重比例计算),皮下脂肪又薄,所以衣物穿少了可能体温过低,穿多了可能引起暂时性的轻微发烧。

因此,要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应让新生儿处于通风及温度适中的环境内。

注意:若有轻微的发烧,可以让宝宝多喝点水、注意衣物宽松舒适,过1个小时再测量宝宝的体温。一般以测量肛温最为准确。

27、呼吸不规律

新生儿的呼吸运动很表浅而且没有规律,呼吸频率较快。在出生后的前2周,呼吸频率一分钟大约在40次以上,有的新生儿也可能多达80次,这些都属正常现象。

这是由于新生儿肋间肌较为柔软,鼻咽部及气管狭小,肺泡顺应性差,由于呼吸运动主要是靠横隔肌肉的升降,所以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较弱。又因为新生儿每次呼气与吸气量均小,不足以供应身体的需求,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注意:若是早产儿或肺部发育较差的宝宝因缺氧而脸色发青时,可以刺激宝宝哭泣,促使肺泡张开,增加换气量。

28、脱皮

几乎所有的新生宝宝在生后1-4周内皮肤显得干燥,全身皮肤有白色薄皮脱落,医学上称生理性脱屑。不论是轻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要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就是正常现象。

脱皮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此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的连接不够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机会增多。这种脱皮的现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会出现,但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只要于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须特别的采取保护措施或强行将脱皮撕下。

注意: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就诊。

29.头垢

新生儿头皮上常会产生一层油脂,这是由于新生婴儿皮脂腺分泌过盛所致,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擦洗,时间久后会混合尘土和脱落的表皮组织而凝结成鳞状污垢或黑色痂皮,即头垢。在农村不少人认为,头垢对婴儿的囟门有保护作用,因而他们长时间保留它,不去洗掉,要等到它自然脱落。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

实际上,保留头垢是有害无益的。应及时把它清洗掉。清除头垢时,如果头垢较厚,同头皮粘贴很紧,可用洁净纱布或毛巾蘸消毒植物油进行轻轻地擦拭、使头垢渐渐软化,然后再用肥皂和温开水轻柔地将头垢洗净;如果头垢特别厚,可以用油纱布包裹数小时后轻轻揩去,再用肥皂和温开水洗净。清洗头垢之后,可以天天擦洗头皮,以保持头皮清洁卫生。

注意:千万不可直接用手硬剥除头垢,这种做法很不科学,非常容易损伤头皮,引起细菌感染。

30.肚子老是咕咕响

有些宝宝平时肚子里经常会发出咕咕响。而且这并不是宝宝肚子饿了。其实,这是宝宝的肠鸣声。是由于宝宝腹壁薄,肠蠕动快产生的。是一种也很正常的现象,新爸妈们并不用过分担心。

31、脸上长了很多小疙瘩

自从出生后,脸上就一直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先是长满了白色的小疹子,然后脸上又出现一片片的红斑。宝宝还小,又不敢给他随便抹药,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部分刚出生的宝宝鼻尖或小脸上长满了黄白色的小疹子,这种疹子叫做粟粒疹,是由于宝宝皮脂腺分泌旺盛造成的。

一般来讲,粟粒疹在宝宝出生后2-6个月时就会自行吸收。这段时间期间千万不要用手去挤,以免会引起局部感染。有的宝宝头部、面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会出现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多形红斑,这是由于宝宝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还没有完全形成,皮肤娇嫩造成的,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会使宝宝的皮肤发生充血,不过,这些红斑不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而且一两天内就会自行消退的。所以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

32、睡着了孩子还在使劲

有些宝宝在睡着的时候,身子一直绷得紧紧的,转来转去,睡得很不安稳。宝宝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快睡醒的时候,其实是他在伸懒腰,这是新生宝宝特有的一种运动方式。这种现象并非不正常,甚至能使宝宝多吸进一些氧气,有利于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

许多新妈妈都会发现,刚出生的小宝宝并不像电视剧中播的一样,是白白嫩嫩的小可爱,而是稍微有点偏黄,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大部分宝宝都会在出生24小时以后出现皮肤泛黄的情况,这是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33、溢奶

宝宝在出生3个月内,贲门肌肉仍未发育健全,此时的贲门就像是一个还不能很好控制收缩的瓶口,而且新生儿的胃容量也较小,所以容易引起胃内的奶汁倒流。

因此,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尤其是在喂奶后、哭闹多动或轻拍宝宝背部的时候,宝宝或多或少都会溢奶,因此当妈妈喂食完宝宝后,可让宝宝趴在爸妈肩头,用手轻拍他的背部2~3分钟,让宝宝打嗝。避免宝宝过度哭闹或是睡姿呈右侧卧位,也可以减少溢奶。

34、眼睛斜视

斜视也就是两眼眼球移动不能协调。一般而言,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来有点斗鸡眼,而且眼部肌肉的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的斜视,属于一种生理现象,也称为假性斜视。尤其好发于脸型宽阔、鼻梁扁平的宝宝,爸妈可以在家里自行观察。

注意:若受到光照时,宝宝两眼的瞳孔反光点位置是一致的,即为假性斜视,并不需要治疗处理;否则,便需要通过医师诊断后手术矫治。

35.蒙古斑是非常常见的胎记之一,表面很光滑,和其他皮肤没有明显的手感区别,颜色多为蓝色,有的是蓝色偏灰、偏黑,看上去像是大片的淤青一样,多长在臀部或腰间,这种胎记也不需要担心,在婴儿五六岁之前就会自行消失的。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黑色素增多并沉积在孩子脸上,家长就要注意了。这种长在上腭部的褐青色斑片称为太田痣,太田痣不会自行消失,一般可采取激光进行治疗。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宝妈们要多陪伴孩子,宝宝成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异于常人的情况,需及时查明原因,以防给宝宝的健康或心理带来危害。.

36.喉鸣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喘气不大正常,呼噜呼噜的。仔细倾听,宝宝吸气时,喉中伴有笛音那样的高调音,呼气时就听不见了。宝宝哭闹、急着吃奶时,高调音明显,睡着后就减轻了。这就是新生儿宝宝正常的喉鸣,也称喉喘鸣。新生儿喉鸣,在刚生下来时还不明显,生后数周变得越发明显。

这主要是新生儿喉软骨发育还不够完善,喉软骨软化造成的,一般在6月龄到周岁期间自行消失。新手妈妈往往以为这是宝宝喉咙有痰,有的甚至猜测是否得了气管炎、肺炎。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37.胎脂

新生儿初生时皮肤上覆盖一层白色的胎脂,具有保护作用。胎脂会于宝宝出生后数小时逐渐吸收,不必洗去。但如果耳后、头皮、腋下及其他皱褶处遗留的胎脂过厚或粘有血迹时,应用湿毛巾轻轻除去,然后涂以少许消过毒的植物油。

38.睡眠时间长/日夜颠倒

新生儿每天几乎有90%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其实新生儿之所以出现日夜颠倒的现象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妈妈的子宫内是黑暗的环境,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过了那么久不分昼夜的生活,出生后总得需要些时间来适应白天与夜间的现象,宝宝会随着妈妈的生活节奏感知白天和黑夜。对此,妈妈要有耐心,其实只要过几个星期,宝宝就不会如此了。

39.手心、脚心易出汗,睡觉时头部也微微出汗: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婴儿会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来散热。所以妈妈们要注意居室的温度及空气流通,要给婴儿补充足够的水分。

40.乳头错觉:新出院的新生儿或生后第一次喂奶未先吸吮母奶的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只会用奶瓶或小勺吃奶,而不会吸吮母奶的现象,这叫乳头错觉。纠正乳头错觉妈妈比较辛苦,此时妈妈要尽量让宝宝吸吮母奶,用乳头刺激宝宝的口周和嘴唇,多让宝宝接触乳房,让宝宝熟悉妈妈乳房的味道,妈妈要摆脱对奶粉的依赖心理,特别是要屏蔽来自家人的不正确的意见或指责尽快,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见下图),纠正食乳习惯。

二、有些是早期是正常的,时间长了仍不消退就是病理性的,有些就是病理性的。还有些程度轻时是生理状态,加重了就是病理性的,家长医院监测。

1、鼻泪管堵塞及眼屎   泪眼汪汪的宝宝,往往提示鼻泪管堵塞。鼻泪管是眼睛与鼻子相通的管道,假设鼻泪管堵塞了,眼泪就不容易及时排入鼻腔,出现泪眼汪汪的样子。

“宝宝眼屎多,大多数是因为细菌感染,如果小宝宝是在出生后半个月内出现的流泪、眼屎增多等症状时,可以考虑为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排泄泪液的泪道、鼻泪管堵塞引起,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性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积聚在位于内眼角皮肤下的泪囊里,从而继发感染。约2%~4%的足月新生儿有这种残膜存在,大多数可在4~6周内自行萎缩。

“宝宝出现相关症状后,医院进行检查,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家长应及时按摩泪囊区及用抗生素滴眼治疗,患儿痊愈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不能自愈的宝宝,治疗时机在3个月时为宜

如果到了宝宝3个月后,鼻泪管阻塞现象仍然存在,自愈的机会很小,医院做泪管冲洗及探通术。

新生儿泪囊炎如果长时间不治疗,可能会出现炎症急性发作并向周围扩散。泪囊长时间扩张会使泪囊壁失去弹力,日后即使泪道通畅,流泪症状依然会存在;并可能因泪道炎症持续而形成永久性泪道闭塞;另外,可导致结膜和角膜炎症,甚至发展为眼内炎,对眼球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所以,对于新生儿泪囊炎必须及时治疗,尽早去除隐患。

2、阴囊肿胀(阴囊积水)   宝宝阴囊可出现水肿,可能是由于鞘膜积液。这时候拿手一个小电筒,照射阴囊,可以像气球内装满水一样的透亮。在1岁前,鞘膜积液有可能消退。2岁以后不消退,可考虑手术治疗。3.、没有睾丸(隐睾)大约4%的足月产宝宝会有单侧或双侧阴囊空虚表现。

“隐睾”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蛋蛋缺如,根本就找不到。

(2)蛋蛋隐藏在腹股沟里(大腿和肚子的连接处),使劲在大腿根附近才能触摸到。

(3)蛋蛋隐藏在腹腔内,通过做B超才能发现。

(4)蛋蛋隐藏在某处,难以寻找。

(5)蛋蛋发育不良,很小。

最最关键的是:

蛋蛋在环境温度较高的腹股沟或者腹腔内,呆得久了产生雄激素和精子的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产生精子的能力会逐渐废掉,丧失生育能力;还有更不能让人淡定的:不在阴囊内的蛋蛋更容易发生癌变。

  这些宝宝在出生后的头一个月内,睾丸有可能缓慢下降到阴囊底部。当1岁时,只有1%的宝宝阴囊仍空虚,这时候就需要就诊小儿外科,考虑做睾丸固定术。

4.头皮水肿与头皮血肿   由于产道的摩擦与挤压,宝宝的头皮会出现水肿,或者是皮下血肿。头皮血肿不跨越中线,可能在出生后第2天出现,并于出生后第5天达到最大状态,如果一直增大不减小,就必须就医。血肿多数在3个月内会彻底消失或骨化。5.生理性黄疸宝宝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和巩膜的黄染,4~5天最明显,约2周内会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但如果黄染的颜色比较深,且持续时间比较长,父母可要注意了,这可能是病理性的黄疸。病理性的黄疸若未及时发现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甚至引起神经后遗症或死亡。所以家长们需要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若为病理医院治疗。现在国外为了减少黄疸的损害及后遗症的发生,基本摒弃了“生理性黄疸”的说法。

6.内翻、外翻足   由于子宫腔狭小,新生儿的双足(脚)可以朝向任何一个方向,只要能够轻松的纠正到正常体位,就不算异常。如果父母在纠正双脚的时候感到很困难,阻力很大,必须警惕“马蹄足”。7.舌系带   舌系带是连接舌头与口底的短小韧带。随着舌头活动的增加,舌系带会逐渐伸长。若舌系带过短,可能影响哺乳,且可能影响将来学说话,可就诊小儿口腔科。8.牙齿    一出生即长出牙齿是极少见的。在这些长牙的新生儿,10%是没有牙根的多余牙齿。90%是提早冒出的牙齿。二者可以采用X线鉴别。没有牙根的异常牙齿必须拔除。而如果是提早冒出的牙齿出现松动,也必须拔除,以预防脱落导致窒息。

9、脱水热

新生儿出生后,经皮肤蒸发、呼吸、大小便等丢失不少水分,而开始时母乳分泌不足,因而体内水分减少,产生“脱水热”的现象。脱水热多发生在出生后2-4天的宝宝。脱水热热度一般不超过38℃,如及时发现,补液后可很快正常。

10、临床常见四种典型痱子:

(1)白痱(晶形粟粒疹)

针头大小的透明水疱,周围无红晕,易破。一般无自觉症状。1~2天内吸收,留有细小脱屑。

(2)红痱(红色粟粒疹)

好发于腋窝、肘窝、额、躯干等处。皮损成批出现,表现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周围围绕以红晕,伴有灼热和刺痒感。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3)脓痱(脓疱性粟粒疹)

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好发于皮肤褶皱处及头颈部。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枕头大小浅在脓疱。细菌培养为阴性。

(4)深痱(深部粟粒疹)

好发于颈部、躯干等部位。皮损为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非炎性丘疱疹,出汗时皮损增大。一般无痒感。常可见到皮脂腺堆积形成针头样黄白色样的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退。

要学习更多育儿知识敬请扫描下面

新生儿咨询、急救--15670

新乡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医院位置:新乡市一横街63号

新生儿科位置:1号楼(内科综合病房大楼)13层右侧最头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白殿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cr/13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