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

ldquo热淋rdquo的中医辩


淋证,中医病名。是指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疾病。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病理因素为湿热。病位在肾与膀胱。辨证时首辨淋证类别,再审证候虚实,三别标本缓急。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

五淋之名各有不同,①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七。②冷淋、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③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见《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淋》。④气淋、热淋、劳淋、石淋、小便不通。见《医学纲目·肝胆部》。现代综合古人观点,淋证分为六种: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血淋。

热淋表征

热淋为淋证的一种类型,多起病急骤,可见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腰痛拒按、寒热起伏、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证候分析

多因恣食辛热、肥甘;或酗酒太过,酿成湿热;或感受暑邪未及时清解,而导致湿热注于下焦;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下焦,酿成湿热;或风热风寒之邪乘虚袭表,太阳经气先病,引动膀胱湿热之邪,邪气充斥于足太阳经和腑;或因心火亢盛,下移小肠。以上诸因皆可导致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生热淋。

《诸病源侯论》谓:“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入于胞而成淋也,其状小便赤涩。”故热淋主要由湿热之邪引起。湿热之邪客于下焦,则膀胱气化失司,又因热性急迫,故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湿热蕴结可损伤肾脏,腰为肾之府,故腰痛拒按;湿热蕴结少阳,导致少阳气机不利,故寒热起伏、恶心呕吐;湿热困阻脾胃,使得脾胃气机不运,大肠传导失职,故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常见舌脉证。

修正清淋颗粒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兰台轨范·序》中指出:“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然后考虑其治之法,一病必有一方,一病必有主药。”。既可通治五淋,又可治石淋、血淋、气淋的药物,应是治疗淋病的专药。

源自千年名方《八正散》。本方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其中木通、篇蓄、瞿麦、滑石利尿通淋,大黄、栀子、炙甘草清热解毒。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腹满便溏,则去大黄;若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牛膝、白茅根以养阴清热;若小腹胀满,加乌药、川栋子行气止痛;若热毒弥漫三焦,人营人血,又当急则治标,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若头身疼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有表证者,加柴胡、金银花、连翘等宣透热邪。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用于膀胱湿热所致的淋证,癃闭,症见尿频涩痛,淋沥不畅,小腹胀满,口干咽燥。

组方:瞿麦、萹蓄、木通、车前子(盐炒)、滑石、栀子、大黄、炙甘草。

适用人群:反复尿路感染,包括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炎症、肠火等人群。

用法用量:一次1袋,一日2次,小儿酌减。三盒小疗程,五盒大疗程。一盒可用5天。症状严重者,首天加倍服用,一天三次,一次两袋。小儿服用方式:3岁以下不建议服用,3-5岁一次服用1/4包,5-7岁服用1/3包,7-12岁服用1/2包,12岁以上同成人。

产品优势:1.本品为中成药祛湿剂。2.泻火、利湿、消炎三效合一。3.针对于泌尿系统结石有效率高达83.83%。4.采用陶瓷膜分离技术、30秒崩解30分起效!应用治疗广泛、针对于男女泌尿系统感染所有症状均有疗效,系四季居家旅游常备的百搭消炎药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erqiaomojiye.com/qyss/5689.html


当前时间: